来源:复禾健康
408人阅读
儿童抽动障碍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三种类型。抽动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环境刺激、围产期异常等因素有关。
1、短暂性抽动障碍短暂性抽动障碍表现为单一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症状持续不超过1年。常见眨眼、皱鼻、耸肩等动作,可能与心理压力、疲劳、兴奋等因素相关。多数患儿症状可自行缓解,家长需减少对抽动行为的过度关注,营造轻松的家庭环境。若症状影响生活,可遵医嘱使用硫必利片、盐酸可乐定贴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症状持续超过1年,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二者之一,但不同时存在。患儿可能出现清嗓、咳嗽等单一发声抽动,或持续的面部、肢体抽动。该类型可能与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有关,家长需避免责备患儿,可通过行为疗法改善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氟哌啶醇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3、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同时存在多种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且伴有秽语或模仿言语。症状常始于儿童期,可能伴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该类型与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增高相关,需综合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医生可能开具利培酮口服溶液、托吡酯片等药物,家长需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干预。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抽动症状时,应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避免过度疲劳或情绪激动。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镁和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全谷物,减少含咖啡因食品摄入。保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学习社交,应及时到儿童神经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