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42人阅读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是指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正常,但红细胞总数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的一类贫血。可能由慢性疾病、急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内分泌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1. 慢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导致铁代谢障碍或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叶酸片等药物改善贫血。
2. 急性失血外伤、手术或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急性失血可快速消耗红细胞。伴随心悸、血压下降等表现。需止血并补充血容量,严重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后续可配合琥珀酸亚铁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生血宁片促进造血。
3. 骨髓抑制放射线、化疗药物或苯类化学物质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常见于肿瘤治疗后,伴发感染或出血倾向。需停用致病因素,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甲钴胺片、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等药物。
4.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紊乱会影响红细胞生成。患者可合并怕冷、体重增加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如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贫血严重时可联合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维生素C片。
5. 遗传因素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等遗传病可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多伴脾肿大或骨骼异常。基因检测可确诊,治疗以输血和支持为主,部分患者需使用地拉罗司分散片、去铁胺注射液等祛铁治疗。
确诊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中增加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避免自行服用补血药物掩盖病情。出现头晕加重、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