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57人阅读
眼睛血管出血可能由外伤、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膜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控制原发病等方式治疗。
1、外伤眼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揉搓可能导致结膜下小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眼白区域出现片状鲜红色斑块,通常无疼痛感。可采取48小时内冷敷收缩血管,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避免剧烈运动并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若出血量大需排除巩膜裂伤。
2、高血压长期未控制会导致视网膜动脉硬化,血管壁脆弱易破裂。常见视网膜火焰状出血伴视物模糊,可能伴随头痛症状。需监测血压并规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配合眼底检查评估血管损伤程度。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点状出血和渗出。早期表现为飞蚊症,进展期可出现视力骤降。需严格控制血糖,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抑制新生血管,严重者需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
4、结膜炎细菌或病毒感染诱发结膜充血,剧烈咳嗽或呕吐可能导致血管破裂。伴随眼部分泌物增多和异物感。可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抗病毒或妥布霉素滴眼液抗感染,冷敷缓解症状,避免揉眼。
5、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破裂导致出血,表现为视野中央暗点或视物变形。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光动力疗法延缓进展。
日常需避免用力屏气动作,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视疲劳。出血后两周内禁止剧烈运动,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若出血伴随视力下降、眼压升高或持续不吸收,应及时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复查眼底,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裂隙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