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96人阅读
耳朵里老是嗡嗡响可能是耳鸣的表现,可能与噪声暴露、耳部感染、耵聍栓塞、血管性疾病或听力损失等因素有关。耳鸣通常表现为无外界声源时耳内或颅内的异常声音感知,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噪声暴露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能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引发持续性耳鸣。常见于工厂工人、音乐从业者等群体。日常需减少耳机使用时长,避免音量超过60分贝,必要时佩戴防噪声耳塞。若伴随听力下降,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2、耳部感染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可能引起搏动性耳鸣,多伴随耳痛、耳闷及分泌物增多。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乳膏。急性期可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炎症,但需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扩散至中耳腔。
3、耵聍栓塞耳道耵聍堆积压迫鼓膜会产生低频嗡嗡声,可能伴随耳道瘙痒或听力减退。切勿自行掏挖,应到医院由医生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冲洗清除。反复栓塞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耳道清洁,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刺激耳道皮肤。
4、血管性疾病高血压或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血管搏动性耳鸣,与心跳同步。需监测血压并完善血管造影检查,控制原发病后可缓解。医生可能开具尼莫地平片改善脑血管痉挛,或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同时需低盐饮食并规律运动。
5、听力损失年龄相关性耳聋或突发性耳聋常伴高频蝉鸣样耳鸣。需通过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损伤程度,早期可使用泼尼松片冲击治疗,配合巴曲酶注射液改善内耳供血。重度听力下降者可考虑佩戴助听器,通过声音掩蔽减轻耳鸣感知。
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噪声环境注意防护,洗头洗澡时防止污水入耳。若耳鸣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眩晕、头痛等症状,需尽快到耳鼻喉科进行电测听、声导抗等专项检查。部分患者可通过耳鸣习服疗法或认知行为干预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