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46人阅读
宝宝老说肚子疼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系膜淋巴结炎、肠道寄生虫感染、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药物治疗、驱虫治疗、手术复位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1、饮食不当宝宝进食生冷、油腻或过量食物可能导致胃肠痉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排便后多可缓解。家长需暂停添加新辅食,给予米汤、馒头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空腹饮用冷牛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2、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异常或菌群失调可能引发功能性腹痛。疼痛位置不固定,常伴有腹胀、打嗝。建议家长用温热手掌顺时针按摩宝宝脐周,每日2-3次。必要时医生可能开具消旋山莨菪碱片解除平滑肌痉挛。
3、肠系膜淋巴结炎呼吸道感染后易继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见于3-7岁儿童。疼痛集中在右下腹,可能伴随低热。超声检查可确诊,通常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镇痛。
4、肠道寄生虫感染蛔虫或蛲虫寄生可导致脐周隐痛,夜间尤为明显。部分患儿会出现磨牙、肛周瘙痒。粪便检测发现虫卵即可确诊,常用阿苯达唑颗粒驱虫。家长需注意培养孩子饭前洗手习惯,定期煮沸消毒内衣裤。
5、肠套叠婴幼儿突发阵发性哭闹伴呕吐、果酱样大便需警惕此急症。腹部触诊可及腊肠样包块,空气灌肠造影既能诊断也可治疗。超过48小时未复位或出现腹膜刺激征时,需紧急行肠套叠复位术。
日常需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腹部保暖。腹痛发作时可尝试膝胸卧位缓解不适。记录疼痛发作时间、部位及伴随症状,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功能性腹痛通常随年龄增长逐渐改善。若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有发热、血便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