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97人阅读
手足口疫苗通常建议接种,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重症可能引发脑炎或心肌炎。疫苗接种是降低疾病传播和重症风险的重要措施。
手足口疫苗主要针对肠道病毒71型,该病毒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接种后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能显著降低感染概率和重症发生率。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肿、低热等,通常1-2天自行缓解。临床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效力可达90%以上,对预防重症病例效果尤为显著。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需立即就医处理。免疫功能缺陷儿童接种前应咨询医生评估风险。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类型手足口病,因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其他病原体也可引发类似症状。接种后仍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分泌物。
建议家长按时带孩子完成全程接种,接种后观察30分钟无异常再离开。患病期间儿童需隔离治疗,餐具玩具应专用并消毒。恢复期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缓解口腔疼痛,皮疹处避免抓挠以防感染。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重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