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16人阅读
肾小球滤过率低可能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药物性肾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血压、调整用药、透析治疗、肾移植等方式干预。
1、糖尿病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表现为泡沫尿和水肿。需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联合黄葵胶囊保护肾功能。建议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
2、高血压肾损害持续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升高,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和血肌酐升高。常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胶囊降压,配合低盐饮食。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评估疗效。
3、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常见血尿伴蛋白尿。临床常用百令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严重时需用环磷酰胺注射液。肾穿刺能明确病理类型。
4、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肾脏缺血,表现为突发高血压和肾功能恶化。可通过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改善血流,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
5、药物性肾损伤非甾体抗炎药或造影剂等可能损伤肾小管,出现少尿和血肌酐升高。应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用药前需评估肾功能。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剧烈运动和感染,监测血压血糖变化。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出现水肿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及时肾内科就诊。注意慎用肾毒性药物,控制高盐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