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40人阅读
血常规检查可以查出贫血、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血常规检查主要包含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多种疾病。
1、贫血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提示贫血。贫血可能与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可使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甲钴胺片、腺苷钴胺片等药物。
2、感染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可能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可能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可使用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药物。
3、炎症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炎症可能与创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4、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中白细胞异常增多或减少可能提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可能表现为发热、出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这些疾病需要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确诊,治疗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5、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过敏药物。寄生虫感染可能表现为腹痛、腹泻、消瘦等症状,可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吡喹酮片等驱虫药物。
血常规检查是基础体检项目,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检查前无须空腹,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检查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平时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有助于维持血液健康。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