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34人阅读
脂肪肝主要由肥胖、酒精摄入、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戒酒、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长期未控制可能进展为肝硬化。
1、肥胖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见的原因,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肝脏代谢负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建议通过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若合并代谢综合征,需遵医嘱使用奥利司他胶囊或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2、酒精摄入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酒精性脂肪肝。典型表现为肝区不适、食欲减退。戒酒是根本治疗措施,必要时可配合水飞蓟宾胶囊或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保护肝细胞。重度饮酒者需逐步减量以避免戒断反应。
3、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或代谢异常患者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游离脂肪酸在肝脏沉积。常伴随血糖升高、黑棘皮症等表现。除控制血糖外,可遵医嘱使用吡格列酮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联合维生素E软胶囊减轻氧化应激。
4、药物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他莫昔芬等药物可能干扰脂肪代谢。患者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更换为对肝脏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如出现肝损伤可配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进行保肝治疗。
5、营养不良过度节食或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载脂蛋白合成减少,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补充复方氨基酸胶囊,避免快速减重加重肝脏负担。
脂肪肝患者应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动。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检查,若出现转氨酶持续升高或纤维化迹象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所有治疗方案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