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90人阅读
低渗性低钠血症的病因主要有钠丢失过多、水分摄入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等。该病症主要表现为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且血浆渗透压降低,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钠丢失过多钠丢失过多常见于胃肠液大量流失或过度使用利尿剂。长期呕吐、腹泻或胃肠引流会导致钠离子随消化液排出体外。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可能通过增加尿液排钠引发低钠血症。患者可能伴随乏力、恶心等症状,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充生理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
2、水分摄入过多短时间内过量饮水或静脉输入低渗溶液可能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精神疾病患者出现的强迫性饮水、术后过量补液等情况会使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嗜睡等水中毒表现,限制液体摄入量是主要干预措施,严重时需使用托伐普坦片等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常见于肺部感染、恶性肿瘤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状态下血管加压素持续分泌导致肾脏排水障碍,引发稀释性低钠。患者尿渗透压异常升高,血容量正常或轻度增加。治疗需限制液体摄入,必要时使用地美环素胶囊干扰血管加压素作用。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会导致醛固酮分泌不足。艾迪生病、垂体功能减退等疾病使肾小管钠重吸收减少,同时伴随高钾血症和低血压。确诊后需长期口服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急性肾上腺危象时需静脉补充糖皮质激素和生理盐水。
5、慢性肾病慢性肾病晚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排水障碍。尿毒症患者常出现等渗或低渗性低钠血症,多与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并存。需通过限制液体入量、血液透析等方式管理,使用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可能有助于改善电解质紊乱。
低渗性低钠血症患者日常应注意监测体重变化和尿量,避免突然大量饮水。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咸味食物摄入,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钠盐用量。出现意识改变或抽搐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定期复查血电解质和肾功能对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