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25人阅读
哺乳期母亲拉肚子时宝宝可能会拉肚子,但并非绝对。母亲腹泻可能通过乳汁成分变化或病原体传播影响婴儿,但婴儿是否出现腹泻与母亲腹泻原因、喂养方式及婴儿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母亲因饮食不当或轻微胃肠炎导致腹泻时,乳汁成分可能暂时改变,但通常不会直接引起婴儿腹泻。此时婴儿可能出现轻微排便次数增多,但粪便性状无明显异常。若母亲腹泻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如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哺乳或密切接触传播给婴儿。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易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粪便多呈水样或黏液状。
少数情况下,母亲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用致敏食物后,药物成分或过敏原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导致过敏性腹泻。这类腹泻常伴随皮疹、哭闹不安等症状。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婴儿更易受母亲腹泻影响,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及精神状态。
哺乳期母亲出现腹泻时应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高脂高纤维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不影响哺乳的药物。护理婴儿时需严格洗手,注意奶瓶消毒。若婴儿出现持续水样便、血便、拒奶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就医排查肠道感染或乳糖不耐受等问题。保持科学喂养和卫生习惯是预防母婴交叉感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