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要做什么检查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荨麻疹是什么?

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风团和瘙痒。

急性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剧烈瘙痒,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食物过敏常见于海鲜、坚果等,药物过敏多见于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感染则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相关。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急性荨麻疹发作期间应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清淡并记录可疑致敏食物。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用什么药?

急性荨麻疹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泼尼松等药物。急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严重时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或过敏性休克,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1、氯雷他定

氯雷他定为第二代抗组胺药,通过选择性阻断外周H1受体缓解荨麻疹的瘙痒和风团。该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较轻,适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肝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妊娠期妇女慎用。

2、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具有长效抗组胺作用,能有效抑制组胺介导的早期过敏反应。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急性发作均有改善效果。常见剂型包括片剂和滴剂,6岁以上儿童可使用,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

3、依巴斯汀

依巴斯汀作为强效抗组胺药,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快速缓解急性荨麻疹症状。其代谢产物仍具活性作用,故药效维持时间较长。不建议与酮康唑等CYP3A4抑制剂联用,可能增加心脏QT间期延长风险。

4、地氯雷他定

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抗过敏作用更强且副作用更少。对花粉症合并荨麻疹患者尤为适用。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与红霉素合用可能升高血药浓度,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5、泼尼松

泼尼松属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急性荨麻疹或伴喉头水肿的紧急情况。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快速控制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剂量,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现象,糖尿病患者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

急性荨麻疹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应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记录饮食日记排查可能过敏原,如海鲜、坚果等。发作期间忌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环境温度适宜。若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全身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慢性反复发作者建议完善过敏原检测,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止痒的方法?

急性荨麻疹止痒可通过冷敷、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避免搔抓等方式缓解。急性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等因素诱发,表现为皮肤风团伴剧烈瘙痒。

1、冷敷

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局部敷贴,每次不超过10分钟。低温可收缩毛细血管,减少组胺释放,暂时缓解瘙痒和肿胀。避免直接接触冰块导致冻伤,冷敷后需保持皮肤干燥。适用于局部风团较小且无皮肤破损的情况。

2、外用药物

炉甘石洗剂通过收敛作用减轻瘙痒,每日可重复使用多次。地奈德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可短期涂抹于患处,每日1-2次。外用药物前需清洁皮肤,避免用于面部及皮肤皱褶处。孕妇及儿童使用前应咨询

3、口服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通过阻断H1受体抑制过敏反应,缓解瘙痒和风团。西替利嗪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适合日间使用。严重者可联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4、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片用于广泛性风团或伴有血管性水肿的重症患者,短期使用可快速控制炎症。地塞米松注射液适用于喉头水肿等急症。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反跳现象。儿童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5、避免搔抓

搔抓会刺激肥大细胞释放更多组胺,加重瘙痒和皮损。可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质手套,夜间瘙痒明显者可口服镇静类抗组胺药。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心理疏导有助于减轻焦虑诱发的搔抓行为。

急性荨麻疹发作期间需记录可疑诱因如食物、药物接触史,避免热水烫洗和饮酒。饮食宜清淡,减少海鲜、坚果等高致敏食物摄入。若出现呼吸困难、腹痛或持续48小时不缓解,应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逐步进行过敏原检测,预防复发需改善免疫功能并规范用药。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过敏一般是急性荨麻疹吗?

过敏不一定是急性荨麻疹,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多样,急性荨麻疹只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或全身性反应,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等。

急性荨麻疹是过敏反应中较为典型的皮肤表现,通常表现为突发的红色风团伴瘙痒,可能与食物、药物、昆虫叮咬或接触性过敏原有关。这类症状往往在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出现,多数情况下通过抗组胺药物可缓解。除皮肤症状外,过敏还可能引起眼结膜充血、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或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部分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发展为全身性过敏反应,出现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这类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某些慢性过敏反应如特应性皮炎或过敏性哮喘,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且反复发作。过敏体质人群还可能对冷热刺激、日光照射等物理因素产生过敏样反应。

建议过敏体质人群记录日常接触的潜在过敏原,避免已知致敏物质。出现不明原因皮疹或反复过敏症状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日常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减少尘螨、霉菌等常见过敏原的接触。突发严重过敏反应时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并呼叫急救。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过敏原是什么?

急性荨麻疹的过敏原主要有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刺激和昆虫叮咬等。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伴有瘙痒,通常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消退,但可能反复发作。

1、食物

食物是急性荨麻疹常见的过敏原之一,主要包括海鲜、鸡蛋、牛奶、坚果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或其他成分可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组胺释放,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风团和瘙痒。对于食物过敏引起的急性荨麻疹,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过敏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物回避。

2、药物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引起急性荨麻疹。药物过敏反应通常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表现为皮肤风团和瘙痒,严重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或血压下降。若怀疑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就医评估。医生可能会建议更换药物或进行抗过敏治疗。

3、感染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也可能诱发急性荨麻疹。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肠道寄生虫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感染相关的荨麻疹通常在感染控制后逐渐缓解。治疗时应针对感染源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抗过敏治疗。

4、物理刺激

冷热刺激、日光照射、摩擦或压力等物理因素可能直接导致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引发急性荨麻疹。这类荨麻疹称为物理性荨麻疹,通常在接触刺激因素后迅速出现,避免诱因后症状可缓解。对于物理性荨麻疹,建议穿戴宽松衣物,避免极端温度刺激,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物预防发作。

5、昆虫叮咬

蜜蜂、蚊子、螨虫等昆虫叮咬后,其唾液或毒液中的蛋白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急性荨麻疹。昆虫叮咬引起的荨麻疹通常表现为叮咬部位周围出现风团,可能伴有局部红肿或疼痛。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驱虫剂、穿长袖衣物,被叮咬后可局部冷敷或使用抗过敏药膏缓解症状。

急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已知过敏食物。室内保持通风,定期清洁以减少尘螨等过敏原。若症状反复发作或伴有呼吸困难、头晕等严重反应,应及时就医。急性荨麻疹的治疗以抗组胺药物为主,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记录发作情况和可能诱因,帮助识别和避免过敏原。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脑出血 膀胱膨出 半月板变性 发作性睡病 盘尾丝虫病 弯曲菌肠炎 高胆固醇血症 急性扁桃体炎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