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86人阅读
新生儿黄疸多数情况下无须住院,可通过光照疗法、喂养调整等方式干预,但当胆红素水平超过安全范围或存在感染、溶血等病理因素时需住院治疗。
1. 生理性黄疸约60%足月儿会出现暂时性胆红素升高,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建议家长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每日监测皮肤黄染范围。
2. 母乳性黄疸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表现为黄疸持续2-3周。家长需遵医嘱暂停母乳3天观察,必要时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3. 溶血性黄疸可能与ABO血型不合、G6PD缺乏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出生24小时内迅速加重的黄疸。需住院进行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严重时需换血疗法。
4. 感染性黄疸败血症等感染会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常伴随发热、喂养困难等症状。需住院进行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水平。
家长应记录新生儿大小便次数,观察黄疸是否蔓延至手足心,出现嗜睡、拒奶等异常时须立即就医。哺乳期母亲需避免食用蚕豆等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