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05人阅读
脱水可分为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三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体液丢失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钠离子浓度差异。
1、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以水分丢失多于钠离子丢失为特征,血浆渗透压超过310mmol/L。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或糖尿病未控制时,患者表现为口渴明显、皮肤干燥、尿量减少但尿比重增高。治疗需补充低渗溶液如5%葡萄糖注射液,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时水和钠离子按比例丢失,血浆渗透压维持在280-310mmol/L的正常范围。多发生于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临床表现包括眼窝凹陷、血压下降等循环血量不足症状。治疗首选等渗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需静脉快速补液纠正休克状态。
3、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以钠离子丢失为主,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长期使用利尿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是常见诱因,患者可能出现嗜睡、肌肉痉挛等低钠血症表现,严重时可引发脑水肿。治疗需谨慎补充高渗盐水如3%氯化钠注射液,同时限制水分摄入以逐步提升血钠浓度。
日常预防脱水需根据活动强度和环境温度调整饮水计划,高温作业或运动时建议每小时补充200-300ml含电解质饮料。出现持续口渴、尿色加深、头晕等早期脱水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在阴凉处休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若出现意识改变、少尿等严重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