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11人阅读
哺乳期乳腺癌是妊娠期及产后1年内发生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具有发病隐匿、进展快、激素受体阴性比例高等特点,需与哺乳期乳腺炎鉴别。
1、诊断延迟哺乳期生理性乳房胀大易掩盖肿块,约60%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Ⅱ-Ⅲ期,建议哺乳期女性每月自查乳房,发现无痛性肿块及时就医。
2、病理特征三阴性乳腺癌占比超过40%,ER/PR阳性率低于20%,HER-2阳性率与普通乳腺癌相近,病理分级多为Ⅲ级,细胞增殖活性高。
3、治疗矛盾化疗药物可通过乳汁分泌,需暂停哺乳;内分泌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者效果有限,治疗方案需综合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及患者生育需求制定。
4、预后因素5年生存率较同龄非哺乳期患者低10%-15%,淋巴结转移、ki-67高表达是独立危险因素,规范治疗后再次妊娠建议间隔2年以上。
哺乳期出现乳房肿块、皮肤橘皮样改变或乳头血性溢液时,应立即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避免误诊为乳腺炎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