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81人阅读
化疗后白细胞低可能存在一定危险,需根据具体数值判断风险程度。化疗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等类型。
化疗后白细胞轻度减少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乏力或无明显症状,感染风险略有增加。此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保持充足睡眠等方式辅助提升白细胞。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若白细胞计数持续偏低,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地榆升白片、鲨肝醇片等药物促进白细胞生成。
当白细胞计数严重降低时,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热、口腔溃疡、肺部感染等严重症状,甚至引发脓毒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处理,医生可能采取隔离防护、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措施。对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患者,需住院进行血培养检查并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输注浓缩白细胞悬液。
化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发现白细胞降低时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日常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生冷食物,注意口腔及会阴部护理。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西蓝花等,但需避免盲目进补或自行服用升白药物。若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征兆,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