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875人阅读
夜间低血糖通常表现为饥饿感、心慌、出汗、颤抖、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夜间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使用过量、饮食不规律、运动过度等因素有关,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
饥饿感是夜间低血糖的常见表现,患者可能突然醒来并感到极度饥饿,伴随强烈的进食欲望。心慌和出汗也是典型症状,患者可能感到心跳加快、胸闷,同时出现冷汗,尤其在额头、颈部和后背。部分患者会因肢体颤抖而惊醒,手脚可能出现不自主抖动或无力感。头晕或头痛可能伴随上述症状出现,严重时可能影响起身或行走。若血糖持续降低,可能出现视物模糊、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发展为意识障碍。
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物的人群。睡前未适当加餐、晚餐进食过少、饮酒后或运动量增加等情况均可能诱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无感知性低血糖,即缺乏典型预警症状直接进入严重阶段,这种情况更危险。长期反复低血糖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建议糖尿病患者睡前监测血糖,若低于5.6mmol/L可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和剂量须严格遵医嘱,避免傍晚或睡前剧烈运动。家属应学会识别低血糖症状,床旁备好糖块或含糖饮料。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应立即就医处理。定期复查血糖并记录夜间发作情况,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