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85人阅读
糖尿病人脚疼可能与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关节病变或足部畸形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刺痛、麻木、肿胀或溃疡等症状。可通过控制血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干预或日常护理等方式缓解。
1、周围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足部周围神经,导致感觉异常和疼痛。患者可能出现对称性刺痛或烧灼感,夜间加重。治疗需严格控糖,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红外线理疗改善微循环。日常需避免赤脚行走,定期检查足部皮肤。
2、血管病变糖尿病引发的下肢动脉硬化会导致足部供血不足,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可能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因素相关。需进行血管超声评估,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贝前列素钠片等改善循环药物,严重狭窄时需血管介入治疗。
3、足部感染高血糖环境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常见足癣、甲沟炎或深部组织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需进行分泌物培养,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真菌感染或头孢呋辛酯片细菌感染,合并脓肿时需切开引流。
4、夏科氏关节病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会导致足部骨骼变形,引发慢性疼痛和步态异常。X线可见关节面破坏或骨折。需定制矫形鞋减少压力,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严重畸形需手术矫正。
5、足底压力异常足弓塌陷或胼胝形成会引发局部高压性疼痛。可能与体重增加、鞋袜不适有关。建议使用减压鞋垫,每日温水泡脚后涂抹尿素软膏软化角质,避免自行修剪硬茧。定期到专科门诊进行足部压力检测。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疼时应每日检查双足有无破损,选择透气棉袜及圆头软底鞋。控制血糖在空腹4.4-7.0mmol/L、餐后<10.0mmol/L范围,戒烟并避免长时间站立。可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每周监测一次空腹及餐后血糖。若出现持续疼痛、皮肤发黑或发热需立即就医,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