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生理性黄疸需要用药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怎么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主要依据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胆红素水平及伴随症状。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可能出生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长且胆红素升高明显,常伴随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1、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多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显现,与肝脏代谢功能未完全成熟有关。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提示可能存在母婴血型不合、感染或胆道闭锁等病理因素,需及时就医排查。

2、持续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超过2周,足月儿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延长至3周。病理性黄疸持续超过生理期,或消退后再次出现,往往伴随胆红素水平进行性上升,需医疗干预。

3、胆红素水平:

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幅度小于85微摩尔/升,峰值不超过220微摩尔/升足月儿。病理性黄疸胆红素上升速度过快,峰值超过生理范围,或直接胆红素比例异常增高。

4、伴随症状: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状况良好,吃奶正常。病理性黄疸可能伴随发热、呕吐、嗜睡、拒奶、大便颜色变浅陶土样便等异常表现,提示存在败血症、肝炎等基础疾病。

5、高危因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出现病理性黄疸。母婴Rh/ABO血型不合、分娩时头皮血肿、家族遗传代谢病等均为病理性黄疸高危因素,需密切监测胆红素变化。

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建议按需哺乳每日8-12次。适当日光浴时需避开强光直射眼睛,每次不超过15分钟。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及大小便颜色,若黄疸蔓延至手足心或伴随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蓝光治疗或换血疗法。定期随访胆红素水平直至稳定,避免核黄疸等严重并发症。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怎么分辨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可通过发病时间、持续时间、胆红素水平、伴随症状及病因进行区分。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干预。

1、发病时间:

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早产儿可能延迟至3-5天。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异常,可能在出生24小时内即显现,或出生一周后才首次出现。早发型黄疸需警惕母婴血型不合等病理因素。

2、持续时间:

生理性黄疸持续约7-10天自行消退,早产儿不超过2周。病理性黄疸持续超过2周,或消退后再次出现。持续性黄疸可能提示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等疾病。

3、胆红素水平:

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幅度小于85微摩尔/升,峰值不超过220微摩尔/升足月儿。病理性黄疸胆红素上升迅速,每日增幅超过85微摩尔/升,或峰值超过220微摩尔/升,需警惕胆红素脑病风险。

4、伴随症状:

生理性黄疸婴儿一般状况良好,吃奶正常。病理性黄疸常伴发热、呕吐、嗜睡、拒奶、大便颜色变浅陶土样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表现。

5、病因差异:

生理性黄疸主要与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红细胞寿命短有关。病理性黄疸病因包括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感染、甲状腺功能低下、胆道畸形等,需通过血常规、肝功能、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建议家长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记录黄疸出现及消退时间。保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每日8-12次。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日光浴时注意保护眼睛及生殖器。若发现黄疸出现过早、进展过快、伴有异常症状或持续不退,应立即就医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液检查。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有溶血高危因素的婴儿需加强监测,必要时接受蓝光治疗或换血疗法。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主要依据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胆红素水平及伴随症状。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可能出生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超过2周,胆红素上升快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

1、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多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显现,与肝脏代谢功能未完全成熟有关。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提示可能存在母婴血型不合、感染或胆道闭锁等病理因素,需立即就医排查。

2、持续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超过2周,足月儿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延长至3周。若黄疸持续超过14天,或消退后再次加重,需考虑母乳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病理性原因。

3、胆红素水平:

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幅度<5mg/dl,峰值不超过12.9mg/dl足月儿。病理性黄疸胆红素上升速度>5mg/dl/天,峰值超过15mg/dl,或直接胆红素占比>20%,提示存在溶血、肝炎等疾病风险。

4、伴随症状: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状态良好,吃奶正常。病理性黄疸可能伴随发热、呕吐、嗜睡、拒奶、大便灰白或尿液深黄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等胆红素脑病表现,需紧急医疗干预。

5、高危因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产伤或窒息史患儿更易发生病理性黄疸。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孕期感染或新生儿存在G6PD缺乏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基础疾病时,需加强黄疸监测。

母乳喂养可促进胆红素排泄,建议每日喂养8-12次。注意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从面部向下蔓延至四肢提示加重、精神状态及大小便颜色。避免阳光直射退黄,不当暴晒可能导致脱水或晒伤。若黄疸出现早、进展快、伴有异常症状或家庭无法判断性质时,应立即就医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液检查,必要时接受蓝光治疗或换血疗法。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如何鉴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皮肤黄染程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溶血、感染、胆道闭锁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医疗干预。

1、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48-72小时显现,早产儿可能延迟至3-5天。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次复发。若新生儿出生当天即出现明显黄染,需高度警惕溶血性疾病或宫内感染可能。

2、持续时间:

生理性黄疸持续约7-10天,早产儿可能延长至2-4周。病理性黄疸超过2周未消退,或消退后复发,提示存在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性黄疸虽属特殊类型,但若持续超过12周需排除其他病理因素。

3、黄染范围:

生理性黄疸多局限于面部和躯干,血清胆红素值足月儿不超过220.6μmol/L。病理性黄疸可蔓延至四肢及手足心,胆红素值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或足月儿超过256.5μmol/L时需光疗干预。

4、伴随症状: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状态良好,吃奶正常。病理性黄疸可能伴发热、呕吐、嗜睡、拒奶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肌张力增高或惊厥。若粪便呈陶土色提示胆道梗阻,需超声排查胆道闭锁。

5、实验室指标:

生理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红蛋白值正常。病理性黄疸可能出现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溶血性疾病可见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感染性疾病伴有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母乳喂养可促进胆红素排泄,每日喂养8-12次为宜。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及吃奶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日光照射时需保护眼睛及会阴部,避免直射强光。若黄疸进展迅速或伴随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蓝光治疗或换血疗法。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更严密随访。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特点?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这种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所致。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由肝脏处理并排出体外。新生儿红细胞寿命较短,分解速度较快,加上肝脏处理能力有限,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出现皮肤和眼白部分黄染的现象。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不振、嗜睡或发热等,且胆红素水平通常不会超过一定范围,无需特殊治疗。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胆红素水平过高,需及时就医以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在护理上,保持新生儿充足的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同时注意观察黄疸的变化情况,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偏瘫 疼痛 菌血症 卵巢炎 髌骨脱位 玻璃体变性 梗阻性肾病 假两性畸形 甲-髌综合症 迷走神经损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