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89人阅读
哺乳期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硬块、发热寒战、乳汁异常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方式不当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干预避免化脓性感染。
1、乳房红肿热痛乳房皮肤发红、局部温度升高伴随明显压痛是典型炎症反应。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乳汁淤积时细菌繁殖会加重症状。哺乳后可用冷敷缓解肿胀,若持续24小时未缓解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2、乳房硬块乳腺导管阻塞形成边界清晰的硬结,触摸有胀痛感。哺乳前热敷并让婴儿下巴对准硬块方向吸吮有助于疏通。反复出现硬块需排除乳腺囊肿,必要时超声检查,可配合使用乳癖消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3、发热寒战体温超过38.5℃伴畏寒提示全身感染,常见于细菌性乳腺炎。需暂停患侧哺乳但保持排乳,避免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影响判断,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医生可能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4、乳汁异常乳汁变稠、颜色发黄或带血丝,可能混合脓液。需用吸奶器排空患侧乳汁,送检细菌培养。哺乳前清洁乳头,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涂抹乳头皲裂处,出现脓性分泌物时应停止患侧哺乳。
5、腋下淋巴结肿大同侧腋窝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且触痛,表明感染扩散。需检查是否存在乳房脓肿,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可能必要,配合服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控制炎症。避免压迫肿胀淋巴结,穿着宽松衣物。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保持每日8-10次有效哺乳,哺乳间隙冷敷缓解疼痛,选择无钢圈哺乳文胸减少压迫。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如西蓝花、鸡胸肉等,避免高脂肪汤水。出现持续高热、乳房波动感或血性乳汁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乳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掌握正确含乳姿势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