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82人阅读
中耳炎患者通常无须住院治疗,但若出现鼓膜穿孔、颅内感染或严重并发症时需住院观察。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多数情况下通过门诊药物干预即可控制病情。
急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门诊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控制感染,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慢性中耳炎可能伴随长期耳漏或鼓膜穿孔,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局部药物,并定期复查耳内镜。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鼓膜置管术等门诊手术干预。
当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痛、颈部僵硬、意识模糊等表现时,提示可能并发脑膜炎或脑脓肿,需立即住院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婴幼儿出现拒食、持续哭闹、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中耳炎时,也建议住院监测。化脓性中耳炎导致乳突炎、面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时,需住院行乳突切开引流等手术治疗。
中耳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急性期可用温热毛巾敷耳部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滴耳。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无改善,或出现耳鸣眩晕等新发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哺乳期母亲需注意喂养姿势,避免婴儿呛奶诱发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