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12人阅读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长期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肥胖、胰岛素抵抗、胰腺损伤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为突出。若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这与多个基因变异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或胰岛素敏感性。目前尚无针对遗传因素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但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延缓发病。
2、不良生活方式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过量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增加胰腺负担。久坐不动会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这类情况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有氧运动来改善,建议选择全谷物、蔬菜等低升糖指数食物。
3、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脂肪组织过度堆积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当体重指数超过28时,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减轻体重5%-10%就能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可通过饮食管理和运动干预实现。
4、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导致葡萄糖无法有效被利用。这种情况常伴随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表现。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包括盐酸二甲双胍片、吡格列酮片等。
5、胰腺损伤1型糖尿病多因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某些病毒感染、化学毒物或胰腺手术也可能损伤胰岛功能。这类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如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的饮食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血糖变化,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感染和溃疡。保持乐观心态,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出现明显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