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77人阅读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数可以彻底治愈,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慢性病程。该病是儿童期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主要因免疫系统异常破坏血小板所致。
多数患儿在发病后6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可逐渐恢复正常,尤其是急性型患儿。这类患儿通常有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但预后良好,通过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疗,80%以上患儿在4-12周内完全缓解。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复发,但再次治疗仍有效果。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
约20%患儿可能转为慢性病程,血小板持续减少超过12个月。这类患儿可能存在自身抗体持续产生或免疫调节异常等情况。对于慢性患儿,除常规治疗外,可能需要使用利妥昔单抗或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二线药物。极少数难治性病例需考虑脾切除手术,但儿童手术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慢性患儿需长期随访,关注出血倾向和药物副作用。
建议家长保持规律随访,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出血点、鼻衄等出血表现,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保证均衡营养,适量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家长无须过度焦虑,但需配合医生做好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