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下颌里面有个疙瘩会动是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腮下有个圆疙瘩会动疼是怎么回事?

腮下出现可移动的疼痛圆疙瘩可能与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腮腺炎、脂肪瘤或颌下腺结石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腺体堵塞、代谢异常等,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或手术干预缓解症状。

1、淋巴结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常引发颌下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可推动的疼痛硬结。伴随咽喉痛或发热时需血常规检查,轻症可口服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反复发作需排查慢性感染灶。

2、皮脂腺囊肿:

毛囊堵塞导致皮脂滞留形成囊肿,触诊有弹性且与皮肤粘连。继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需避免挤压防止感染扩散。直径超过1厘米或反复感染者建议手术切除。

3、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病毒侵犯引起耳垂下方肿胀,伴随咀嚼疼痛和低热。儿童多见但成人症状更重,需隔离治疗。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睾丸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4、脂肪瘤:

皮下脂肪异常增生形成柔软包块,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直径小于3厘米的无症状瘤体可观察,影响外观或压迫神经时行脂肪抽吸术。需与纤维瘤等软组织肿瘤鉴别。

5、颌下腺结石:

唾液浓缩形成结石阻塞腺管,进食时颌下区胀痛加剧。超声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小颗粒结石可通过酸刺激促排,大结石需行涎腺镜取石术。反复发作者建议增加饮水量。

日常应保持口腔清洁,淡盐水漱口可减轻炎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腺体分泌负担,肿胀明显时可用冰袋间断冷敷。若肿块持续增大超过两周、伴随皮肤破溃或发热乏力等症状,需尽早就医排除恶性肿瘤可能。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染性肿块发生。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下颌种植修复要在拔牙后多久进行?

下颌种植修复一般在拔牙后3-6个月进行,具体时间受牙槽骨愈合状态、全身健康状况、口腔卫生情况、种植体类型及医生评估结果等因素影响。

1、牙槽骨愈合:

拔牙后牙槽窝需要经历血凝块形成、肉芽组织增生和骨组织改建三个阶段。下颌骨因骨质致密,完全骨愈合通常需3个月以上。过早种植可能导致种植体稳定性不足,建议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骨量充足后再行修复。

2、全身因素:

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骨质疏松患者需评估骨代谢指标。吸烟者建议戒烟3个月以上,这些因素可能延长等待期至6个月。全身用药如双膦酸盐类药物需特别评估种植风险。

3、口腔条件:

存在邻牙倾斜或对颌牙伸长时需先进行正畸干预。牙周炎患者需完成系统治疗且探诊深度≤3mm。口腔黏膜病变需完全愈合,这些情况可能使等待时间延长1-2个月。

4、种植方案:

即刻种植需在拔牙24小时内完成,但要求牙槽窝完整无感染。早期种植4-8周适用于美学区,延期种植3-6个月是常规选择。骨增量手术患者可能需等待6个月以上。

5、特殊评估:

前牙区因美学要求可适当提前至8-10周,后牙区建议满3个月。数字化导板种植可缩短至2个月,但需CT显示骨宽度≥5mm。高龄患者需综合评估骨愈合能力。

等待期间应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口腔,使用冲牙器清理食物残渣。术后1周内进食温凉软食,2周后开始含氟漱口水使用。3个月内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补钙和维生素D可促进骨愈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修复前需完成全口洁治,控制菌斑指数在20%以下。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4岁一侧乳房有硬块会动是怎么回事?

4岁女童一侧乳房出现可移动硬块可能与生理性乳房早发育、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外伤性血肿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观察随访、激素检测、超声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

1、生理性乳房早发育:

部分女童在4-7岁可能出现暂时性乳房发育,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轻微隆起伴小硬块,属于正常发育变异。这种情况多与饮食中雌激素样物质接触有关,如长期食用蜂蜜、蜂王浆等含植物雌激素食物。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建议定期随访观察,避免摄入可能含激素的食品。

2、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指女童8岁前出现孤立性乳房发育而无其他性征表现,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轴暂时性激活有关。特征为乳晕下可触及2-4厘米的盘状硬结,质地韧、边界清、可推动。需通过骨龄测定和激素检查排除真性性早熟,多数病例在1-2年内自行消退。

3、乳腺纤维腺瘤:

儿童期罕见的良性肿瘤,表现为单侧乳房无痛性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发病可能与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增高有关,超声检查可见类圆形低回声结节。直径小于3厘米者可暂观察,增长迅速时需手术切除。

4、乳腺囊肿:

因乳腺导管阻塞形成的囊性病变,触诊呈弹性硬块且有波动感。儿童患者多与局部轻微外伤或炎症有关,超声显示无回声液性暗区。较小囊肿可自行吸收,持续存在者可考虑穿刺抽液。

5、外伤性血肿:

乳房区域受到撞击后形成的局限性血肿,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压痛性包块,常伴皮下淤青。早期可冷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若形成机化硬结需就医处理。

建议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减少可能含环境激素的塑料制品接触。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每日温水清洁乳房区域。观察肿块变化情况,若出现红肿热痛、短期增大或对侧乳房异常发育,应及时至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完善性激素六项、盆腔超声等检查。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宝宝后脑勺有个疙瘩会动来动去怎么治疗?

宝宝后脑勺出现可活动的疙瘩可能与淋巴结肿大、皮下囊肿、脂肪瘤、皮脂腺囊肿或血管瘤有关,可通过观察护理、局部热敷、药物治疗、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淋巴结肿大:

婴幼儿颈部及枕部淋巴结丰富,感染或免疫反应常导致黄豆大小可活动的淋巴结。多由呼吸道感染、头皮湿疹等引起,表现为质地柔软、无压痛的疙瘩。急性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伴随发热需就医排查EB病毒等特殊感染。

2、皮下囊肿:

表皮样囊肿常见于头皮层,囊壁包裹角质物形成可推动的圆形肿物。生长缓慢且表面光滑,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疼痛。未感染时可观察暂不处理,若持续增大或反复感染需手术完整切除囊壁。

3、脂肪瘤:

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物,触诊呈分叶状且活动度好。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生长缓慢且极少恶变。直径小于2厘米无需特殊治疗,影响外观或压迫神经时考虑脂肪抽吸术。

4、皮脂腺囊肿:

毛囊堵塞导致皮脂滞留形成的囊肿,中央可见黑色开口,挤压可能排出豆腐渣样分泌物。继发细菌感染会出现局部化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感染期需外用抗生素软膏,反复发作需手术摘除。

5、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红色或紫红色肿物,按压褪色且质地柔软。多数1岁内自行消退,生长迅速或影响五官功能时需激光或硬化剂治疗。避免外力碰撞导致破裂出血。

日常需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肿物,注意观察疙瘩大小、质地及皮肤颜色的变化。哺乳期母亲应减少辛辣饮食,幼儿保证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摄入以增强免疫力。出现肿物快速增长、质地变硬、皮肤破溃或伴随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至小儿外科或皮肤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性质。护理期间保持头皮清洁干燥,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洗护用品。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下颌神经损伤症状?

下颌神经损伤可能由外伤、感染、肿瘤压迫、手术并发症、长期压迫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面部麻木、疼痛、咀嚼困难、张口受限、味觉异常等症状。

1、面部麻木:下颌神经损伤后,面部感觉神经传导受阻,导致面部麻木感。治疗可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严重时需就医进行神经修复手术。

2、疼痛:神经损伤可能引发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200mg/次,每日3次缓解疼痛,必要时需进行神经阻滞治疗。

3、咀嚼困难:下颌神经损伤影响咀嚼肌功能,导致咀嚼困难。建议选择软质食物如粥、蒸蛋,避免硬质食物,同时进行口腔肌肉训练。

4、张口受限: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张口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可通过物理治疗如张口训练、热敷等方式改善,严重时需进行手术松解。

5、味觉异常:下颌神经损伤可能影响味觉神经,导致味觉异常。治疗可通过补充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片10mg/次,每日3次促进神经修复,必要时需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鸡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运动方面可进行面部肌肉的轻柔按摩和拉伸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护理上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感染,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猴痘 肩周炎 睑缘炎 成骨不全 颅咽管瘤 乳头皲裂 人工授精 单纯性肾囊肿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 二尖瓣脱垂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