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甲减

tpoab高会不会是甲减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白细胞很高会是什么病?

白细胞很高可能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应激反应、药物因素等有关。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由细菌感染、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严重烧伤或外伤、糖皮质激素使用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1. 感染

细菌感染是白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原体刺激骨髓造血系统释放更多中性粒细胞,导致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需进行血培养、C反应蛋白检测,确诊后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

2. 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血液病可导致白细胞异常增殖。急性白血病表现为白细胞显著增高伴原始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增多。患者常有贫血、出血、脾肿大等表现。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包括伊马替尼片、注射用阿糖胞苷等靶向药物或化疗方案。

3. 免疫系统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白细胞反应性增高。免疫复合物激活炎症反应,刺激骨髓释放白细胞。患者伴关节肿痛、皮疹、蛋白尿等症状。需检测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治疗常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免疫抑制剂。

4. 应激反应

严重烧伤、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促使边缘池白细胞进入循环血。这种一过性增高通常无感染征象,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需监测生命体征,处理原发创伤,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

5. 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可刺激骨髓造血,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这种药物性增高通常在停药后恢复。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增加胃肠出血风险。

发现白细胞持续增高时,应完善外周血涂片、骨髓检查、感染指标等检测。日常注意观察有无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消耗。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西蓝花等,避免生冷刺激食物。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或抗生素剂量。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131碘疗一定会甲减吗?

131碘疗不一定会发生甲减,但存在一定概率。

131碘治疗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其原理是利用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治疗后是否发生甲减与个体对辐射的敏感性、甲状腺组织残留量、治疗剂量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暂时性甲减,数月后甲状腺功能可自行恢复;而部分患者可能因甲状腺组织破坏过多导致永久性甲减,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治疗目的本就是彻底清除甲状腺组织,因此术后需常规补充甲状腺激素。而甲亢患者接受131碘疗时,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以降低甲减风险,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患者仍出现甲减。治疗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甲减情况。

治疗期间应避免高碘饮食,遵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出现乏力、怕冷等甲减症状时及时就医。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血压高会导致流鼻血吗?

血压高可能会导致流鼻血,但并非所有流鼻血都与高血压直接相关。高血压患者鼻腔血管脆弱时易因血压骤升破裂出血,而多数流鼻血由局部因素引起。

高血压患者鼻腔内小血管长期承受较高压力,可能导致血管壁弹性下降。当血压突然升高或受到外力刺激时,这些脆弱血管容易破裂出血。此类鼻出血通常出血量较大,可能伴随头晕目眩等高血压症状,常见于未规律服药或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若反复发生需警惕高血压性鼻出血,应及时监测血压并调整降压方案,可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血压。

更多流鼻血病例与鼻腔局部病变相关,如干燥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或外伤导致黏膜损伤。空气干燥时鼻腔毛细血管易破裂,儿童挖鼻习惯也常引发少量出血。这类出血通常能通过压迫止血自行缓解,必要时可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若出血频繁需排除血液病或肿瘤,建议进行血常规和鼻内镜检查。

高血压患者出现流鼻血应安静坐下,低头捏住鼻翼压迫止血,避免仰头导致血液倒流。日常保持鼻腔湿润,控制盐分摄入并规律监测血压。若出血持续20分钟未止或伴随视物模糊、剧烈头痛,须立即就医排查脑血管意外风险。非高血压人群反复鼻出血也应到耳鼻喉科检查明确病因。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甲减和甲亢哪个严重 带你了解两种甲状腺疾病的危害?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均可导致严重健康问题,其危害程度取决于病情控制情况与并发症进展。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代谢率下降、体重异常增加、心率减缓等症状,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粘液性水肿昏迷或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则表现为代谢亢进、体重异常减轻、心率增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甲状腺危象或心律失常。两者均可影响生育功能与骨骼健康,但甲亢引发急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甲减患者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甲亢则可能通过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控制。两种疾病均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甲亢治疗不当易出现反复发作。

建议患者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指标,保持均衡饮食并避免高碘或致甲状腺肿食物。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血压高会引发什么疾病?

血压高可能引发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长期高血压会对血管和靶器官造成损害,增加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生概率。

1、脑卒中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脑血管硬化、狭窄或破裂。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控制血压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概率,常用降压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

2、冠心病

高血压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对预防冠心病很重要,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

3、心力衰竭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控制血压和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培哚普利片等。

4、慢性肾病

高血压会损害肾脏小血管,影响肾脏过滤功能,逐渐导致慢性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夜尿增多、水肿等症状。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很重要,医生可能开具厄贝沙坦片、氨氯地平片等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

5、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会引起视网膜动脉硬化、狭窄甚至出血,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视力损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贝那普利片、尼莫地平片等药物。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30分钟以上。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出现头痛、眩晕、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肛瘘 流产 肥胖症 糖尿病 鼻咽囊肿 创伤性脑出血 肱骨髁间骨折 胎粪性腹膜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