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57人阅读
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不是同一种疾病,但两者均属于休克类型,且感染性休克可能由细菌毒素引发,与中毒性休克存在部分重叠机制。
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严重感染导致,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或真菌,其核心机制为病原体及其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典型表现为高热或低体温、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治疗需紧急静脉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并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液等。
中毒性休克特指由细菌外毒素直接引发的休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其特点是突发高热、弥漫性皮疹、呕吐腹泻,并迅速出现低血压。与感染性休克不同,中毒性休克早期可能无明确感染灶,但需清除感染源并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毒素抑制剂。两者在晚期均可导致多器官衰竭,但中毒性休克进展更快,对毒素中和治疗反应更显著。
无论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均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及病因治疗。患者出现寒战、皮肤花斑、尿量减少等休克征兆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抢救时机。日常需加强感染预防,如规范消毒伤口、避免滥用抗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