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3~4天出现一次,稀便不能控制12~24小时,平时没有遍,一出现就一遍一遍的上厕所。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肺癌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

肺癌一发现就是晚期可能与早期症状隐匿、筛查意识不足、肿瘤恶性程度高等因素有关。

肺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咳嗽、胸痛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普通呼吸道疾病。随着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可能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危险因素长期作用可能加速肿瘤进展。部分高度恶性的小细胞肺癌生长速度较快,从发病到出现症状的时间较短。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及时就医。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为什么一出院就发烧?

出院后发烧可能与免疫力下降、院内感染、基础疾病未控制、药物反应、环境适应等因素有关。建议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1、免疫力下降

住院期间因疾病消耗、手术创伤或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免疫功能暂时性降低。出院后接触外界病原体时,身体防御能力不足易引发感染性发热。可通过均衡营养、适度活动帮助恢复免疫状态,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2、院内感染

医院环境中可能存在耐药菌定植,部分感染潜伏期较长,出院后才出现发热症状。常见于导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或呼吸机相关肺炎。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必要时做病原学培养明确诊断。

3、基础疾病反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尿路感染等基础疾病若未完全控制,出院后可能再次急性发作。发热常伴随原发病特征性表现,如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需复查相关指标,调整原有治疗方案。

4、药物热反应

抗生素、抗癫痫药等药物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表现为持续低热而无明显感染灶。多发生在用药后7-10天,停药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需由医生评估是否需更换药物品种。

5、环境适应障碍

从医院恒温环境返回家庭后,温度湿度变化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尤其老年人和婴幼儿更敏感。建议保持室内通风,采用渐进式环境适应,避免骤冷骤热刺激。

出院后应每日监测体温2-3次,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体温超过38摄氏度或持续低热超过3天需及时就诊。恢复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优先选择鱼肉、蛋奶等易消化食物。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根据体力状况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居室定期消毒,注意手卫生,减少探视人员接触。原有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规律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肚子响拉稀便怎么回事?

肚子响拉稀便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等因素有关。肚子响拉稀便通常表现为肠鸣音亢进、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症状。

1、饮食不当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生冷、辛辣或油腻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未彻底加热的隔夜饭菜或变质食物中的致病菌也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此时应暂停固体饮食,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清淡饮食。

2、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精神紧张或作息不规律可能干扰自主神经调节,使消化液分泌异常。肠道菌群失衡时,产气杆菌过度繁殖会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肠鸣音增强。可适当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保持规律进餐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3、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夏秋季,可能通过污染水源传播。细菌性痢疾患者除水样便外,多伴有里急后重感。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口服补液盐等药物。

4、食物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人群摄入奶制品后,未被分解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气。麸质过敏者食用小麦制品可能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绒毛萎缩。建议记录饮食日记,通过排除法识别致敏食物,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5、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性患者对正常肠蠕动感知过度,精神压力可能诱发腹痛腹泻。症状常反复发作但无器质性病变,结肠镜检查可鉴别。治疗需结合解痉药匹维溴铵、调节神经的黛力新以及认知行为疗法。

腹泻期间应避免高纤维、高脂肪食物,选择米汤、软面条等低渣饮食。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发热、血便或持续脱水等警示症状,婴幼儿及老年人腹泻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需及时就医进行补液治疗。日常注意餐具消毒,处理生熟食分开,饭前便后规范洗手。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宝宝拉黄绿色稀便怎么办?

宝宝拉黄绿色稀便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益生菌、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等方式治疗。黄绿色稀便通常由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调、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宝宝需注意母亲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换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应暂停新食材,给予米汤、焦米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喂养能减轻肠道负担。

2、补充益生菌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这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致病菌生长,促进肠黏膜屏障修复。需用温水冲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与抗生素间隔两小时服用。

3、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Ⅲ能预防和纠正脱水,补充腹泻丢失的水分电解质。按说明书比例配制,每10-15分钟喂5-10毫升。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表现,需增加补液量。呕吐剧烈时可暂停喂养半小时后尝试少量喂服。

4、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和病原体,增强黏膜屏障功能。该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服用后可能排出灰白色大便属正常现象。需空腹服用且与其他药物间隔两小时,避免影响其他药物吸收。

5、消旋卡多曲

消旋卡多曲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减少肠道分泌,适用于分泌性腹泻。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用于细菌性肠炎伴发热的情况。服用期间需监测排便性状变化,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腹泻期间加强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若出现血便、持续呕吐、高热或嗜睡等症状,或腹泻超过一周未缓解,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饮食种类,避免过早摄入高纤维食物。保持喂养器具清洁消毒,接触宝宝前后规范洗手。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宝宝拉白色稀便怎么办?

宝宝拉白色稀便可能与饮食不当、乳糖不耐受、胆道梗阻、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药物治疗、胆道手术、益生菌调理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当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摄入过量高脂肪食物或突然转换奶粉品牌可能导致白色稀便。家长需逐步过渡新奶粉,减少油腻辅食添加,选择易消化米糊、苹果泥等温和食物。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过多动物内脏或油炸食品。

2、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会使奶类中的乳糖无法分解,粪便呈酸臭白色糊状。可尝试无乳糖配方奶粉,或在使用普通奶粉前添加乳糖酶制剂。继发性不耐受多伴随轮状病毒感染,需同步治疗原发病。

3、胆道梗阻

先天性胆道闭锁或胆汁淤积症会导致胆红素无法进入肠道,粪便呈陶土色且伴有黄疸。需进行肝胆超声和血清胆红素检测,确诊后可能需要葛西手术或肝移植。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延误可能引发肝硬化。

4、肠道感染

白色水样便伴随发热呕吐时,可能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注意消毒奶瓶餐具,避免交叉感染。

5、消化不良

肠道菌群失衡或胃酸分泌不足时,未完全消化的奶瓣会使粪便发白。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配合小儿推拿促进肠蠕动。避免过度喂养,两次喂奶间隔保持3小时以上。

日常需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白色稀便、拒食嗜睡、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时须急诊处理。6个月以下婴儿不建议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所有治疗方案应在儿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便常规与生长发育指标。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猴痘 汗疱疹 荨麻疹 链杆菌病 苯丙酮尿症 短肠综合症 嗜酸性腺瘤 脊髓蛛网膜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波伊茨-耶格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