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46人阅读
感染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由病原体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失血性休克则因大量失血导致循环容量不足。
感染性休克的病理机制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主导,病原体释放毒素触发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起毛细血管渗漏、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缺氧。典型表现为发热或低体温、心率增快、呼吸急促、意识改变,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乳酸升高。早期液体复苏需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并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源。
失血性休克的核心问题是循环血容量锐减,常见于创伤、消化道出血或手术并发症。快速失血超过全身血量20%时,机体代偿机制通过收缩外周血管维持心脑灌注,临床可见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及尿量减少。治疗需立即止血并快速补充晶体液如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必要时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恢复携氧能力。中心静脉压监测对指导补液至关重要。
两类休克均需紧急干预,但治疗侧重点不同。感染性休克强调抗感染与炎症调控,失血性休克优先止血与容量复苏。日常需警惕感染灶及时处理,避免创伤后大出血,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筛查潜在出血风险。出现休克征兆须立即就医,转运途中保持患者平卧、保暖并监测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