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86人阅读
老年性聋可通过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药物治疗、听觉训练、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治疗。老年性聋通常与年龄增长、噪声暴露、耳蜗毛细胞退化、血管病变、遗传等因素有关。
1、佩戴助听器助听器是老年性聋的常用干预手段,适用于轻至中度听力下降。数字助听器可通过放大特定频段声音改善言语识别能力,选择时需经专业验配。使用初期可能出现环境噪音不适,需逐步适应并定期调试参数。避免自行购买未经校准的助听设备,不当使用可能加重听力损伤。
2、人工耳蜗植入对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人工耳蜗可通过电刺激听神经恢复部分听力。术前需评估耳蜗结构完整性及听神经功能,术后需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该手术存在感染、电极移位等风险,且费用较高,适合传统助听器无效且无手术禁忌的老年患者。
3、药物治疗对于血管因素或突发性加重的老年性聋,可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甲钴胺片,或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用药期间需监测听力变化。
4、听觉训练通过言语识别练习、声音定位训练等康复手段,帮助大脑适应听力减退状态。可配合使用辅助聆听设备如无线调频系统,在嘈杂环境中提升交流能力。训练需长期坚持,家属应参与沟通技巧学习,如放慢语速、面对面交流等。
5、改善生活习惯减少噪声暴露,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保持低盐饮食控制血压,适度运动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戒烟可降低血管痉挛风险,补充锌元素及维生素E可能延缓毛细胞退化。定期进行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变化。
老年性聋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深海鱼类。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洗澡时可使用耳塞防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社交活动中主动说明听力状况,要求对话者清晰发音。家属需注意其心理疏导,预防因沟通障碍导致的孤独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