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63人阅读
37岁出现颈动脉斑块属于异常情况,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颈动脉斑块是血管内皮损伤后脂质沉积形成的病理改变,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
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斑块最常见的原因,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可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形成脂质核心并逐渐纤维化。高血压会加重血管内皮机械损伤,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导致斑块不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糖基化终末产物也会损伤血管结构。吸烟者尼古丁可直接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斑块破裂风险。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可能引发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
少数情况下,颈动脉夹层或外伤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撕裂,形成继发性斑块。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能在青年期就出现严重动脉硬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脂质代谢,间接促进斑块形成。放射性治疗史也可能造成血管壁损伤,这类特殊诱因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应完善血脂、血糖等检测,控制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建议降至1.8毫摩尔每升以下,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饮食减少动物内脏和反式脂肪酸摄入,每年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斑块变化。若出现短暂性黑蒙、肢体无力等脑缺血症状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