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08人阅读
血液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乏力、皮肤黏膜苍白、反复感染、异常出血、淋巴结肿大等。血液病可能由造血系统异常、免疫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环境暴露或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1、乏力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红蛋白或血小板减少时,机体供氧能力下降,可能引发持续疲劳感。这种乏力与普通劳累不同,休息后难以缓解,常伴随活动后心悸气短。若排除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等因素后仍存在不明原因乏力,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
2、皮肤黏膜苍白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可能出现眼睑结膜、甲床、手掌等部位苍白。溶血性贫血还可能伴随皮肤黄染。长期苍白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需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
3、反复感染白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表现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频发或伤口愈合缓慢。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突发高热伴严重感染。此类情况需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必要时进行免疫功能评估。
4、异常出血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可引起牙龈渗血、鼻衄不止、皮下瘀斑或月经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出现针尖样出血点,血友病患者则常见关节腔出血。异常出血需检测凝血四项和血小板功能。
5、淋巴结肿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淋巴瘤或白血病的征兆,常见于颈部、腋窝或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能伴随盗汗或体重下降。需通过淋巴结活检和PET-CT检查鉴别良恶性。
日常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瘦肉,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及电离辐射,定期进行血常规筛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诊血液科完善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使用环孢素软胶囊、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