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87人阅读
老年人中风后可通过康复训练、饮食调整、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和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护理。中风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因素引起,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
1、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平衡训练和步态练习,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针对吞咽障碍可采用口面部肌肉训练,语言障碍者需配合言语治疗师进行发音练习。康复过程中需避免过度疲劳,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
2、饮食调整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全谷物、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吞咽困难者可选择糊状食物,必要时使用增稠剂。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食用鱼类、豆制品,避免呛咳风险高的坚果类食物。
3、药物管理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家属应建立用药记录表,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4、心理支持中风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家属需耐心倾听并鼓励表达情绪。通过回忆疗法、兴趣活动重建生活信心,避免过度保护导致社会功能退化。可参与病友互助小组,严重抑郁症状时需心理科会诊,必要时使用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5、预防并发症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炎,保持会阴清洁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卧床期间使用气垫床,骨突处涂抹赛肤润液体敷料。定期进行下肢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现肢体肿胀需及时就医。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复发风险。
护理期间需维持室内适宜温湿度,移除地面障碍物防止跌倒。建立规律作息时间,保证7-8小时睡眠。每日监测血压血糖并记录,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异常立即送医。定期随访康复科和神经内科,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鼓励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逐步重建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