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打胰岛素一定的严重的糖尿病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空腹胰岛素高和怀孕有关系吗?

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可能与怀孕存在关联。妊娠期间生理性胰岛素抵抗、胎盘激素分泌增加、体重增长过快、潜在妊娠糖尿病风险、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等因素均可导致空腹胰岛素异常。

1、妊娠期胰岛素抵抗:

怀孕中晚期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酮等激素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这是维持胎儿营养供给的生理性改变。多数孕妇通过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可维持血糖稳定,但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

2、胎盘激素影响:

胎盘催乳素和人胎盘生乳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促进脂肪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这种激素水平在妊娠24周后显著上升,与空腹胰岛素升高呈正相关。

3、体重增长因素:

孕期体重增加超过建议范围时,内脏脂肪堆积会加剧胰岛素抵抗。研究显示孕前体重指数超过25的孕妇,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正常孕妇平均升高30%。

4、妊娠糖尿病倾向:

空腹胰岛素持续升高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早期信号。这类孕妇通常伴有糖耐量异常,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7倍。建议在孕24-2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

5、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妇基础胰岛素水平常高于普通孕妇,这与孕前已存在的胰岛素抵抗有关。这类人群孕期需密切监测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可达15%。

建议孕妇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保持适度运动如孕期瑜伽、散步等有氧活动,每日总步数建议控制在6000-8000步。饮食方面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将精制碳水化合物替换为全谷物,分5-6次少量进食有助于平稳血糖。出现明显口渴、多尿或体重增长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来得时甘精胰岛素什么时候打?

甘精胰岛素通常在睡前或每天固定时间注射一次,具体时间需根据个体血糖波动规律调整。

1、睡前注射:

多数患者选择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夜间基础血糖水平。这种给药方式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避免黎明现象导致的晨起高血糖。需注意监测睡前及空腹血糖值,防止夜间低血糖发生。

2、固定时间注射:

每日固定时间注射有助于维持药物浓度稳定。可选择早晨或晚间等容易记住的时间段,但需与餐时胰岛素间隔4小时以上。固定时间给药能减少因注射时间差异导致的血糖波动。

3、个体化调整:

需根据24小时血糖监测结果确定最佳注射时间。对于存在明显黎明现象者建议睡前注射,若夜间易发低血糖则可改为早晨注射。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轻瘫等特殊情况时,可能需要调整给药时间。

4、特殊情况处理:

跨时区旅行时需逐步调整注射时间,每次延后或提前1-2小时。手术前后可能需要临时改变给药方案,需遵医嘱调整。发热等应激状态下,可能需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并相应调整注射时间。

5、联合用药注意:

与速效胰岛素联用时,两种胰岛素注射需间隔至少1小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特别注意给药时间与激素峰值时间的配合。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给药时间以避免药物蓄积。

使用甘精胰岛素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注射时间大幅变动。建议配合糖尿病饮食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开胰岛素作用高峰时段运动。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动态血糖,与医生共同优化给药方案。注意注射部位轮换,防止脂肪增生影响药物吸收。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忘记打胰岛素会有生命危险吗?

忘记打胰岛素可能引发急性高血糖危象,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漏打胰岛素的风险主要与血糖水平波动、酮症酸中毒风险、个体代谢差异、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应急处理能力等因素相关。

1、血糖急剧升高:

胰岛素缺乏会导致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血糖可能在数小时内升至危险水平。典型表现为极度口渴、尿频和视力模糊,需立即检测血糖并补打胰岛素。

2、酮症酸中毒:

当身体分解脂肪供能时产生大量酮体,引发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包括呼吸深快、腹痛和意识模糊,属于糖尿病急症,需紧急静脉补液和胰岛素治疗。

3、个体耐受差异:

残余胰岛功能较好者可能耐受12-24小时,但完全缺乏内生胰岛素者可能在漏打后6-8小时出现严重症状。儿童和老年人代偿能力更差。

4、基础疾病影响:

合并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时,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会加速病情恶化。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诱发高渗性昏迷或心律失常。

5、应急处理措施:

发现漏打应立即补注常规剂量,每小时监测血糖。若出现呕吐或意识障碍需即刻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建议胰岛素使用者设置手机提醒并备用笔式注射器,旅行时携带医疗警示卡。规律监测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建立血糖日志。学习识别早期高血糖症状,家中常备酮体检测试纸。运动前后注意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碳水计数方案,保持每日饮食结构稳定。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胰岛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胰岛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注射部位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抵抗。

1、低血糖反应:

胰岛素过量或未及时进食可能导致血糖过低,表现为心悸、出汗、颤抖、饥饿感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建议随身携带糖果应急,定期监测血糖,调整剂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体重增加: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和脂肪合成,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重上升。这与胰岛素改善代谢后食欲增加有关,需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管理体重。

3、注射部位反应:

反复注射可能引起局部脂肪萎缩或增生,表现为皮肤凹陷或硬结。需定期轮换注射部位,选择腹部、大腿外侧等区域交替注射,避免同一部位频繁穿刺。

4、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对胰岛素成分过敏,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瘙痒或全身荨麻疹。动物源性胰岛素发生率较高,可考虑更换人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严重过敏需及时就医。

5、胰岛素抵抗:

长期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可能降低机体敏感性,需逐渐增加剂量才能维持效果。这与肥胖、感染等因素相关,可通过减重、运动改善,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

使用胰岛素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定时定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充能量。注射技术需规范,每次更换针头,注射后轻压针眼避免出血。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出现视力模糊或手脚麻木等异常及时就诊。建议记录血糖值和不良反应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调整方案。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糖尿病打胰岛素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注射胰岛素可能引发低血糖、体重增加、注射部位脂肪增生、胰岛素过敏及胰岛素抗体产生等危害。

1、低血糖:

胰岛素过量或进食不规律时易引发低血糖,表现为心慌、手抖、冷汗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建议定期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应急,调整剂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体重增加: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重上升。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辅助控重。

3、脂肪增生:

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易引发皮下脂肪增生,表现为局部硬结。应规律轮换注射部位,选择腹部、大腿外侧等区域,每次注射间隔至少2.5厘米,使用超细针头可降低发生风险。

4、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对胰岛素制剂中的添加剂过敏,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瘙痒或全身荨麻疹。可更换胰岛素类型,如从动物胰岛素转为重组人胰岛素,严重者需进行脱敏治疗。

5、胰岛素抗体:

长期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可能诱发抗体产生,导致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血糖波动大、需不断增加剂量。可通过检测胰岛素抗体水平确认,调整治疗方案为胰岛素增敏剂联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并记录。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原则,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分餐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避免空腹运动。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眼底及足部神经状况,注射部位出现硬结或感染需及时就医处理。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热门标签

脑肿瘤 天疱疮 软纤维瘤 变应性血管炎 创伤性青光眼 恶性胸腔积液 化脓性汗腺炎 结肠血管扩张症 乳头状汗腺腺瘤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