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是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输液氯化钾疼得受不了怎么缓解?

输液氯化钾引起的疼痛可通过调整输液速度、局部热敷、更换输液部位、药物稀释以及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钾离子浓度刺激、输液速度过快、血管敏感性差异等因素引起。

1、调整输液速度:

氯化钾溶液对血管壁的刺激性与输液速度直接相关。临床建议将输液速度控制在每分钟不超过20滴,可显著降低疼痛感。护士会根据患者耐受性使用输液泵精确调节,同时优先选择大静脉通路如肘正中静脉以稀释药液浓度。

2、局部热敷:

使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穿刺点上方10厘米处,能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药物弥散。每次热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注意避免烫伤。该方法通过改善微循环可降低约50%的刺痛强度。

3、更换输液部位:

手背等浅表静脉对氯化钾更敏感,建议更换至前臂较粗静脉。如已出现沿静脉走行的条索状红肿,需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对侧肢体。选择血管直径大于3毫米的穿刺点能有效分散药液对血管内膜的化学刺激。

4、药物稀释:

临床标准要求每100毫升液体中氯化钾浓度不超过0.3%。对于疼痛敏感者,可申请将原液稀释至0.15%-0.2%浓度,或与生理盐水交替输注。重度疼痛时经医生评估可添加少量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5、心理疏导:

紧张情绪会放大疼痛感知,可通过深呼吸训练4-7-8呼吸法、音乐疗法或正念冥想降低焦虑。家属陪伴时避免过度关注疼痛表现,可引导患者进行上肢远端关节的轻柔活动以转移注意力。

日常护理需注意穿刺部位保持干燥清洁,输液期间间断活动手指促进回流。建议选择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南瓜子、黑巧克力,有助于稳定神经肌肉兴奋性。输液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侧肢体提重物或测量血压,出现持续性灼痛、皮肤苍白需立即就医。冬季输液前可提前温暖肢体改善血管条件,长期需补钾者可咨询医生改用口服缓释制剂。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外科换药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外科换药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操作要点包括清洁伤口、更换敷料、观察愈合情况,注意事项主要有防止感染、避免损伤新生组织、合理选择敷料。

1、清洁伤口: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由内向外环形清洁伤口,去除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对于感染性伤口需增加冲洗力度,但避免过度摩擦导致出血。清洁后使用无菌纱布吸干创面水分,保持干燥环境。

2、更换敷料:

根据伤口类型选择合适敷料,浅表伤口使用普通无菌纱布,渗出较多时选用吸收性敷料。敷料应完全覆盖创面并超出边缘2厘米,胶布固定时避开伤口位置。特殊部位如关节处需用弹性绷带固定。

3、观察评估:

每次换药需记录伤口大小、深度、渗出物性状及周围皮肤状况。注意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异常增生或延迟愈合需及时处理。观察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测量体温变化辅助判断。

4、无菌操作:

操作前规范洗手消毒,佩戴无菌手套。器械物品必须灭菌处理,接触伤口的镊子等器具不可触碰其他物品。打开包装的敷料应立即使用,避免暴露在空气中过久。

5、疼痛管理:

换药前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对敏感部位可提前使用表面麻醉剂。操作动作轻柔准确,粘连敷料先用生理盐水浸软再移除。儿童患者需有家属协助固定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术后伤口护理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敷料移位。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出现渗液增多、异味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根据愈合阶段调整换药频率,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手术流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手术流程主要包括术前评估、血管通路建立、球囊导管置入、反搏参数调整及术后监护五个关键步骤。

1、术前评估:

术前需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血液生化检查,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及手术适应症。重点排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外周血管病变等禁忌症。同时需测量患者身高以计算球囊导管长度,通常选择球囊充气后能阻塞主动脉管腔90%-95%的规格。

2、血管通路建立:

常规选择股动脉穿刺入路,在X线透视引导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置入鞘管。对于外周血管条件差者可能选择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路径。穿刺成功后需注射肝素抗凝,维持活化凝血时间在180-200秒。

3、球囊导管置入:

在透视监测下将球囊导管送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1-2厘米处,定位标志为导管尖端位于第二肋间隙水平。确认位置后连接反搏主机,测试球囊充放气功能。导管置入深度需根据患者胸片显示的主动脉弓形态进行微调。

4、反搏参数调整:

根据动脉压力波形设置触发模式,常用心电图R波触发。调整充气时相使球囊在主动脉瓣关闭瞬间快速充气,放气时相需在心室收缩前完成。初始反搏比设为1:1,心功能改善后逐步降至1:2或1:3。持续监测舒张压增幅及收缩压下降程度优化参数。

5、术后监护:

术后需持续心电监护并每日拍摄胸片确认导管位置。观察穿刺部位出血、下肢缺血等并发症,监测血小板计数预防血栓形成。反搏期间保持患者绝对卧床,穿刺侧下肢制动。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逐步减少反搏支持直至撤机。

术后康复阶段需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建议采用高蛋白、低钠饮食配合维生素补充,每日热量摄入维持在25-30千卡/公斤。卧床期间每2小时协助被动活动非穿刺侧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撤机后逐步进行床边坐起、站立等适应性训练,监测站立位血压变化。出院前需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运动耐力,并指导家庭康复计划,包括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和阻力训练,但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操作电脑对视觉环境有什么要求?

操作电脑时对视觉环境的要求主要包括光线适宜、屏幕设置合理、避免反光、保持适当距离和定期休息五个方面。

1、光线适宜:

工作环境光线应柔和均匀,避免过强或过暗。自然光与人工光源结合为佳,室内照明建议使用色温4000-5000K的LED灯,亮度控制在300-500勒克斯。光线应从侧面投射,避免直射眼睛或屏幕。

2、屏幕设置:

显示器亮度需与环境光线协调,对比度建议设为60-70%。分辨率应设置为显示器最佳分辨率,刷新率不低于60Hz。文字大小需调整至轻松阅读距离能清晰辨认,一般电脑屏幕保持50-70厘米视距时,正文文字高度不低于3毫米。

3、避免反光:

屏幕位置应避开窗户或灯光直射,可调整显示器倾角或使用防眩光膜。深色工作台面比浅色更不易产生反射光,显示器与主要光源的角度建议保持90-120度。必要时可安装遮光帘控制室外强光。

4、视距角度:

眼睛与屏幕中心保持水平或略低10-20度,视距50-70厘米为宜。笔记本电脑建议使用支架抬高屏幕,外接键盘保持肘关节90度弯曲。多屏幕使用时,主屏幕置于正前方,辅助屏幕偏转角度不超过30度。

5、定时休息:

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连续使用1小时应休息5-10分钟,可进行眼部热敷或远近视交替训练。工作2小时后建议离开座位活动10分钟,同时做肩颈放松运动。

日常可多食用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菠菜、羽衣甘蓝,补充维生素A原的胡萝卜、南瓜等橙黄色蔬菜。工作间隙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闭眼缓慢转动眼球10圈,再反向转动10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用眼。显示器背景建议选用柔和的豆沙绿或浅灰色,避免纯白背景造成的眩光刺激。冬季使用加湿器保持40-60%的湿度,预防干眼症状。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孩子病毒感冒高烧不退要输液吗?

孩子病毒感冒高烧不退多数情况下无需输液治疗。病毒性感冒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高烧不退可能与病毒活跃期、继发细菌感染、脱水、免疫反应强烈、退热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支持、对症药物、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等方式处理。

1、病毒活跃期:

病毒感染初期病毒复制活跃,体温调节中枢受刺激可能导致持续高热。此阶段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退热贴或温水擦浴辅助降温。

2、继发细菌感染:

持续高热超过3天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常见为中耳炎或肺炎。患儿可能出现耳痛、咳嗽加重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明确感染类型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盲目输液。

3、脱水状态:

高热加速体液流失,脱水会加重体温调节障碍。观察患儿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表现,鼓励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轻度脱水可通过增加饮水量纠正,严重脱水才考虑静脉补液。

4、免疫反应差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部分患儿对病毒反应强烈导致持续高热。这种情况通常具有自限性,病程约3-5天。可适当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需注意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

5、退热方法不当:

退热药物剂量不足或未配合物理降温可能影响效果。需按体重精确计算药物剂量,避免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同时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穿着透气棉质衣物,辅助冰枕降温时注意避免局部冻伤。

病毒感冒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流质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000-15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若高热伴随精神萎靡、抽搐、皮疹等异常表现,或体温持续超过39摄氏度超过24小时,需立即就医评估。居家护理期间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状态、进食情况和尿量变化,记录体温曲线供医生参考。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红斑 贫血 脱肛 足跟痛 软下疳 鼻咽囊肿 慢性胃窦炎 类白血病反应 肠病性肢端皮炎 透明细胞汗腺腺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