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54人阅读
胎儿肾积水可能由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狭窄、尿道梗阻、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超声监测、羊水穿刺、产后手术等方式干预。
1.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胎儿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是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或重复肾畸形。这类结构问题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肾盂内压力升高形成积水。产前超声可观察到肾盂分离超过4毫米的异常表现。若确诊为单纯性肾盂扩张,多数胎儿出生后1年内可自行缓解,但需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进展。
2. 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瓣膜功能不全时,尿液可能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和肾盂,造成肾积水。这种情况可能伴随输尿管末端囊肿或神经源性膀胱。产前超声可见输尿管扩张合并膀胱壁增厚。轻度反流可能自愈,中重度需在出生后通过膀胱造影确诊,必要时行输尿管再植术。
3. 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先天性狭窄多发生在输尿管膀胱交界处或中段,导致上游尿路扩张。超声特征为肾盂积水伴输尿管全程扩张。部分病例与梅克尔憩室或异位输尿管开口相关。出生后需进行利尿性肾图评估肾功能,严重者需接受输尿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
4. 尿道梗阻后尿道瓣膜是男性胎儿下尿路梗阻的主因,超声显示膀胱壁增厚、双侧肾积水及羊水过少。该情况可能引发肺发育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宫内干预包括膀胱-羊膜腔分流术,出生后需立即行尿道瓣膜电切术。女性胎儿则需排查尿道闭锁或泄殖腔畸形。
5. 遗传因素多囊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等遗传性疾病可表现为胎儿肾积水,常合并肝脏纤维化或其他畸形。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这类疾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为主,严重肾功能不全需考虑肾移植。
孕妇应按时完成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肾积水时需由产科与小儿泌尿外科联合评估。出生后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和肾功能。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对于需要手术的患儿,术后护理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医嘱进行膀胱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