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玉米面糖尿病人能吃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得白内障?

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主要与血糖波动、氧化应激、晶状体渗透压改变、代谢异常及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加速晶状体蛋白变性,导致视力逐渐下降。

1、血糖波动:

持续性高血糖会促使晶状体内山梨醇蓄积,引发渗透压升高。这种异常代谢环境会破坏晶状体纤维的正常排列结构,使其透明度逐渐降低。通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是延缓病变的关键措施。

2、氧化应激:

高血糖状态下产生的过量自由基会攻击晶状体上皮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受损后,蛋白质交联聚合形成混浊灶。补充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深色蔬菜有助于减轻氧化损伤。

3、渗透压失衡:

醛糖还原酶激活导致山梨醇在晶状体内堆积,水分随之大量渗入。这种异常水合作用会使晶状体纤维肿胀变形,早期表现为屈光力改变,后期发展为不可逆混浊。严格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减缓进程。

4、代谢紊乱:

糖尿病引发的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会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这些异常物质沉积在晶状体皮质区,可能伴随虹膜红变等糖尿病性眼病特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

5、病程影响:

患病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生率显著增高。长期代谢异常累积损伤与年龄增长因素叠加,可能并发视网膜病变。建议每半年进行裂隙灯检查和眼底照相评估。

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膳食中低升糖指数食物的选择,如燕麦、荞麦等全谷物可平稳血糖。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外出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强光加速晶状体老化。每日自查视力变化,若出现突然视物模糊需立即就医排查眼底出血等急症。烹饪时多用蒸煮方式,减少高温油炸产生的糖化终末产物摄入。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糖尿病人是不是应该多喝水?

糖尿病患者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多喝水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促进代谢废物排出、预防脱水及泌尿系统感染,但需注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

1、调节血糖浓度:

充足饮水能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肾脏通过尿液排出多余葡萄糖。建议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每次饮用200毫升左右,全天总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调整饮水量。

2、预防急性并发症:

高血糖状态下大量排尿易导致脱水,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出现口渴、皮肤干燥等脱水症状时,应及时补充水分,首选温开水缓慢饮用。

3、保护泌尿系统:

糖尿病患者尿糖含量增高易滋生细菌,增加尿路感染风险。规律饮水能保持尿路冲洗作用,建议白天每2小时饮水100-150毫升,睡前2小时适当减少以避免夜尿频繁。

4、改善代谢效率:

水分参与体内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适量饮水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前后、餐前半小时饮用100-200毫升水,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波动。

5、特殊注意事项:

合并心功能不全或水肿患者需限制水分摄入,24小时尿量应维持在1000-1500毫升。夜间血糖波动大者可在床头备水,出现低血糖时配合糖分补充。

糖尿病患者日常可饮用白开水、淡绿茶、菊花茶等无糖饮品,避免含糖饮料及酒精。结合血糖监测调整饮水计划,夏季或运动后酌情增量。若出现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需及时检查血糖控制情况。保持规律饮水习惯的同时,应注意均衡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苦瓜、芹菜,以及低糖水果如草莓、樱桃,有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糖尿病人要终生打胰岛素吗?

糖尿病人是否需要终生打胰岛素取决于病情类型和个体差异。1型糖尿病通常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或口服药物控制,部分患者后期需胰岛素辅助。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患者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治疗方案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动态调整胰岛素剂量,常见用药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速效类似物,配合长效基础胰岛素使用。

2、2型糖尿病早期:

2型糖尿病初期胰岛功能尚存,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配合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管理血糖。此时胰岛素抵抗是主要矛盾,减轻体重5%-10%即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2型糖尿病进展期:

随着病程延长,约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功能衰退。当口服药联合治疗仍不能达标时,需启动胰岛素补充治疗,通常从基础胰岛素开始,根据血糖情况逐步调整方案。

4、特殊 situations:

妊娠期糖尿病、围手术期或合并急性并发症时,无论糖尿病类型均需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这类情况解除后,部分患者可回归原治疗方案。

5、个体化评估:

是否长期使用胰岛素需综合评估胰岛功能、并发症情况、治疗反应等因素。定期检测C肽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判断β细胞功能储备和治疗方案调整时机。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的三餐定时定量饮食习惯,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溃疡,定期进行眼底和肾功能检查。血糖监测数据要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避免自行增减胰岛素剂量导致血糖波动。保持积极治疗心态有助于长期疾病管理。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胰腺炎糖尿病人能喝白酒吗?

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禁止饮用白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胰腺、干扰血糖代谢,并加重两类疾病的病理进程。

1、胰腺损伤加剧:

白酒中的乙醇需经胰腺代谢,会诱发胰酶异常激活,导致胰腺自我消化。对于已存在胰腺炎的患者,饮酒可使炎症反复发作,加速胰腺纤维化进程。临床数据显示,饮酒者急性胰腺炎复发风险增加3倍以上。

2、血糖控制失衡:

酒精会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同时增强胰岛素分泌,极易诱发严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饮酒后24小时内血糖波动幅度可达正常值的2-3倍,增加酮症酸中毒风险。酒精每克产热7千卡,还会导致总热量摄入超标。

3、微血管病变恶化:

长期饮酒会加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特别是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醛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与高血糖协同加速血管基底膜增厚。

4、药物相互作用:

酒精会增强磺脲类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可能引发致命性低血糖。与二甲双胍联用会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部分解痉止痛药与酒精合用会加重胰腺外分泌功能抑制。

5、营养代谢障碍:

饮酒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加重胰腺炎患者的营养不良。酒精代谢消耗大量辅酶,影响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导致能量代谢紊乱。

建议选择无糖苏打水、淡绿茶等替代饮品,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饮食需严格遵循低脂、高蛋白原则,每日分5-6餐进食,单餐脂肪摄入控制在10克以下。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定期复查胰腺超声和糖化血红蛋白。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血糖波动超过3.9-10.0mmol/L范围时需立即就医。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糖尿病人可以吃荔枝降糖吗?

糖尿病人不建议通过食用荔枝降糖。荔枝含糖量较高,可能引起血糖波动,降糖需通过科学饮食、药物控制、运动调节等方式实现。

1、含糖量高:

荔枝果肉中葡萄糖含量约16%,果糖含量约5%,属于高升糖指数水果。单次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临床观察显示,空腹食用200克荔枝可使血糖上升3-5mmol/L。

2、血糖波动风险:

荔枝中的果糖代谢途径与葡萄糖不同,可能造成血糖先升后降的波动现象。这种波动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长期可能加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血糖波动幅度大时易诱发心悸、出汗等低血糖反应。

3、营养不均衡:

单纯依赖某种食物降糖缺乏科学依据。荔枝虽含维生素C和多酚类物质,但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含量低,无法替代均衡饮食对血糖的调控作用。过量食用还可能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

4、药物相互作用:

部分降糖药物如磺脲类与荔枝同服可能增强降糖效果,增加低血糖风险。荔枝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肝脏代谢酶活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5、个体差异大:

糖尿病患者对荔枝的血糖反应存在个体差异。血糖控制较差者、胰岛素功能严重受损者、合并肾病者等特殊人群,食用荔枝后可能出现更剧烈的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每日水果摄入量应控制在200克以内,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如草莓、樱桃等。食用荔枝时需减少当日主食量,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注意将水果分散在三餐之间食用,避免与降糖药同服。保持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后如需补充能量,优先选择坚果类食物而非高糖水果。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全面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口吃 拔毛狂 膀胱癌 胫骨骨折 角膜烧伤 淋巴水肿 平滑肌瘤 头皮裂伤 半月板变性 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