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30人阅读
儿童尿路感染可通过多饮水、使用抗生素、保持会阴清洁、调整饮食、物理降温等方式治疗。儿童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排尿习惯不良、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建议儿童每日饮水量达到1000-1500毫升。可选用温开水、淡竹叶水等温和饮品,避免含糖饮料刺激尿道。排尿频率增加能减少细菌在尿路滞留时间,对膀胱炎等轻度感染有辅助缓解作用。家长需督促儿童定时排尿,避免憋尿行为。
2、使用抗生素细菌性尿路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呋喃妥因肠溶片等。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对耐药菌株有效,呋喃妥因肠溶片多用于反复感染。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儿童是否出现皮疹或腹泻等不良反应。
3、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会阴部,避免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女童应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露,男童需清洁包皮垢。选择纯棉透气内衣并每日更换,排便后擦拭方向应从前向后。对于婴幼儿,家长需在每次更换尿布时彻底清洁皮肤皱褶处。
4、调整饮食适当增加蔓越莓、蓝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水果,其成分可抑制细菌黏附尿路上皮。减少巧克力、辛辣食物等可能刺激尿道的饮食,保证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摄入以增强免疫力。合并发热时可给予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饮食加重炎症反应。
5、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防皮肤吸收中毒,发热期间每4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需立即就医排除肾盂肾炎等严重感染。
治疗期间家长应记录儿童排尿频率、尿液性状及体温变化,完成规定疗程以防复发。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调节肠道菌群,避免长时间穿纸尿裤造成局部潮湿。若出现尿液浑浊、血尿或腰痛等症状需及时复查尿常规,伴有先天性尿路畸形者需小儿泌尿外科评估手术指征。日常培养儿童每日清洗外阴、及时排尿的卫生习惯,幼儿园儿童应教导正确擦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