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45人阅读
血小板减少不是贫血,两者属于不同的血液系统异常。血小板减少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而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血小板减少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出血或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常见原因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由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或脾功能亢进引起。治疗需针对病因,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贫血则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缺氧症状,常见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其病因涉及铁元素摄入不足、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或红细胞破坏过多等。治疗上需补充相应造血原料,如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虽然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可能同时存在于某些血液疾病中,但两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存在本质区别。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服用补血药物延误治疗。日常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血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