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26人阅读
中暑的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发红发热、大量出汗或无汗、肌肉痉挛等。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起,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个阶段。
1、头晕头痛中暑早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与高温导致脑部血管扩张有关。患者常感到头部胀痛,伴随注意力不集中。此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如淡盐水。若症状持续需就医排除热射病可能。
2、恶心呕吐消化系统症状多出现在中暑进展期,因高温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干呕或喷射状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建议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
3、皮肤发红发热典型表现为皮肤潮红干燥伴灼热感,常见于重度中暑。此时体温常超过40摄氏度,皮肤触之烫手。需立即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切忌使用酒精擦拭,可能加重病情。
4、大量出汗或无汗先兆中暑阶段多伴大汗淋漓,而热射病患者常出现汗腺衰竭导致无汗。观察出汗情况有助于判断中暑程度。出现无汗症状时提示病情危重,须紧急送医进行血液净化等治疗。
5、肌肉痉挛高温环境下电解质丢失可引发痛性肌肉痉挛,多见于四肢和腹部。轻度痉挛可通过按摩缓解,反复发作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需注意与癫痫发作鉴别,后者常伴意识障碍。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建议穿着浅色透气衣物,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含钾钠饮品。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摄氏度。出现中暑症状后应停止活动,立即转移到阴凉环境,解开衣物散热。可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等解暑药物,但意识不清者禁止喂药。重度中暑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抢救需争分夺秒,现场急救后须立即送医进行降温及器官功能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