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10人阅读
老人可通过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选择合适衣物、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监测身体信号等方式避免中暑。
1、调整环境温度老年人对温度调节能力较弱,建议保持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室温控制在26-28摄氏度。使用空调或电扇时避免直吹,可配合湿度调节设备维持相对湿度在50%-60%。若条件有限,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放置冰袋辅助降温。高温天气下,尽量减少使用烤箱、电磁炉等产热电器。
2、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可适量食用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水果蔬菜,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若存在心肾功能异常,需遵医嘱调整饮水量。外出时随身携带水壶,每30分钟补充100-150毫升液体。
3、选择合适衣物穿着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佩戴宽檐帽和防紫外线太阳镜。衣物汗湿后及时更换,避免穿着化纤类紧身服装。户外活动时可使用防晒霜,选择UPF50+的防晒衣物。鞋袜应透气吸汗,避免穿拖鞋外出以防跌倒。
4、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应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阴凉路线,携带便携式小风扇或冰毛巾。晨练宜在日出前后完成,时长不超过30分钟。购物等日常活动可安排在早晚气温较低时段,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空调温度是否适宜。
5、监测身体信号注意观察口渴、头晕、恶心等早期中暑症状,定期测量体温和血压。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需按时服药,随身携带急救卡片。使用智能手环监测心率变化,当出现皮肤灼热无汗、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并联系急救。
老年人夏季饮食宜清淡,多食绿豆汤、苦瓜等清热解暑食物,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午间适当休息。家属应每日探望独居老人,检查防暑措施落实情况。社区可组织健康讲座普及中暑急救知识,协助老人安全度夏。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等严重症状,须立即送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