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43人阅读
夏季中暑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补充水分、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急救。中暑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水分摄入不足、散热障碍、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在密闭空间需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通,有条件时可转移至空调房内。地面温度过高时应垫隔温材料,避免热辐射持续伤害。
2、快速降温用冷水擦拭全身皮肤,重点冷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但禁止直接接触皮肤。可配合扇风或电扇加速蒸发散热,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降温。昏迷患者可用冷水浸湿的床单包裹身体。
3、补充水分清醒患者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小时不超过1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或饮用含酒精、咖啡因的饮品。意识模糊者禁止经口喂水,需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使用药物轻症可遵医嘱使用人丹、十滴水等祛暑中成药。高热不退者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但禁用阿司匹林。严重痉挛患者需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抽搐。所有药物均需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使用。
5、及时就医出现持续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血压下降等重症表现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运途中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窒息,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有慢性病或老年患者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就医评估器官损伤情况。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适量补充含钾钠的电解质饮料。户外工作者应每2小时在阴凉处休息,穿着透气浅色衣物。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家中常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时需立即采取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