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69人阅读
夏天预防中暑可通过避免高温暴露、及时补水、合理穿衣、调整活动时间、关注身体信号等方式实现。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起,严重时可导致热射病等危险情况。
1、避免高温暴露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阳光强烈时。若需外出,尽量选择阴凉处行走,使用遮阳伞或树荫遮挡。密闭车内温度上升极快,切勿将儿童或宠物单独留在车内。室内可通过空调、风扇等设备保持环境温度在26-28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60%以下有助于体感舒适。
2、及时补水夏季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常温白开水或淡盐水。运动前后需额外补充500-800毫升水分,避免饮用含酒精或高糖饮料。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需立即补水。老年人对口渴感知较弱,需定时主动饮水。
3、合理穿衣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或速干面料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散热。佩戴宽檐帽和UV400标准的太阳镜,可减少头部受热和紫外线伤害。户外工作者建议穿戴冰丝袖套、冷却背心等专业防护装备,每2小时更换一次降温用品。
4、调整活动时间体力劳动或运动应安排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中间每30分钟休息一次。高强度训练需降低30%运动量,采用间歇式锻炼模式。若出现心跳加速、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转移到阴凉处。慢性病患者夏季应避免剧烈运动。
5、关注身体信号早期中暑表现为口渴、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进展期会出现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无汗等热射病征兆时,需立即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并拨打急救电话。糖尿病患者、孕妇、儿童等高风险人群需每日监测体温。
夏季饮食宜清淡,多食用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适量补充含钾的香蕉、菠菜。家中可备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但出现严重症状时不可自行用药。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室内外温差建议控制在5-8摄氏度。老年人独居家庭建议安装远程体温监测设备,社区应开放避暑纳凉场所供特殊群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