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28人阅读
蒙医排汗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寒性疾病,也可辅助改善感冒初期症状和部分皮肤疾病。该疗法通过发汗促进体内寒邪排出,属于蒙医传统外治法之一。
1、风寒湿痹蒙医认为风寒湿邪侵袭肌表会导致关节僵硬疼痛,排汗疗法通过白蒿、麻黄等药物熏蒸或热敷刺激汗孔开泄,配合手法按摩可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引起的晨僵症状。治疗时需注意防风保暖,避免大汗伤津。
2、肌肉劳损长期劳损或受凉导致的腰肌劳损、肩周炎适用此法,采用盐热敷配合刺柏叶熏蒸可松弛肌肉痉挛。急性扭伤后48小时内禁用,可能加重局部充血。
3、感冒初起针对恶寒无汗的风寒型感冒,用蒙古栎叶煮水擦浴引发轻微汗出,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但已出现高热或咽喉肿痛的风热证禁用,可能加速病情进展。
4、皮肤疾患部分慢性湿疹、银屑病可通过药浴发汗改善微循环,常用地椒、百里香等蒙药配伍。皮肤破损或化脓性感染时禁止使用,可能引发继发感染。
5、代谢障碍对轻度水肿或毒素蓄积者,采用羊粪灰热罨包促进体液代谢,需配合饮用沙棘汤预防电解质紊乱。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此法。
实施排汗疗法需在蒙医指导下进行,治疗前后2小时避免进食生冷,及时补充淡盐水或奶茶。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应控制发汗程度,出现心慌气短需立即停止。治疗后24小时内禁止沐浴受风,建议穿戴棉质衣物保持适度温暖,可配合艾灸关元穴巩固疗效。日常可食用羊肉、洋葱等温性食物帮助阳气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