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71人阅读
流行性感冒可能由流感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季节变化、慢性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种,其中甲型和乙型是主要致病类型。
1、流感病毒感染流感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侵入人体,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蛋白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肌肉酸痛、干咳等。临床常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配合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缓解症状。
2、免疫力低下长期熬夜、营养不良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时,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无法有效抵御病毒侵袭。这类人群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可能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必要时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
3、接触传染源在密闭空间接触患者咳嗽飞沫,或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揉眼鼻,均可造成感染。流感暴发期在商场、学校等场所传播风险较高。确诊患者应佩戴口罩隔离,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服用金刚烷胺片。
4、季节变化冬春季节气温骤变导致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免疫力下降,病毒更易传播。寒冷干燥环境延长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此时需注意保暖,可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保持黏膜湿润。
5、慢性基础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呼吸道清除功能受损,病毒易在下呼吸道复制引发重症。这类患者需优先接种疫苗,发病早期可联合使用阿比多尔颗粒和支气管扩张剂。
预防流感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发热患者,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需警惕重症风险。流感季前2-4周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