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25人阅读
退烧后体温偏低一般没有危险,但持续低于35℃或伴随异常症状时需警惕。体温偏低可能与退热药物过量、散热过度或基础疾病有关。
退烧后体温短暂偏低属于常见现象。人体在发热后通过出汗、血管扩张等方式散热,可能导致体温暂时性下降至35.5-36℃。这种情况下只需注意保暖,适当补充温开水,体温通常会在数小时内逐渐恢复。部分儿童或体质虚弱者可能因退热药代谢较慢出现体温波动,家长需观察孩子精神状态,避免重复用药。
当体温持续低于35℃或出现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可能存在严重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败血症等疾病会导致体温调节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低体温危象。长期服用镇静药物或酒精滥用者也可能出现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这类情况需立即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退烧后应保持环境温度适宜,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避免骤然接触冷空气。可饮用温热的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监测体温变化频率不低于每2小时一次,若24小时内未恢复正常或出现皮肤苍白、呼吸急促等表现,应及时到急诊科或发热门诊就诊。老年人与婴幼儿群体需加强看护,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异常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