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57人阅读
判断是否着凉可通过观察是否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畏寒、肌肉酸痛等症状。着凉通常由受寒、免疫力下降、冷空气刺激、未及时添衣、汗后受风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保暖、热饮、休息、热敷、药物等方式缓解。
1. 受寒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或穿着单薄易导致体表温度下降,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出现手脚冰凉、打寒战等症状。建议立即增添衣物,饮用姜茶等温热饮品帮助驱寒,避免直接吹风。若伴随头痛可配合太阳穴按摩。
2. 免疫力下降疲劳、熬夜或营养不良时免疫功能减弱,冷刺激更易引发呼吸道黏膜充血,表现为咽痒、咳嗽。需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玉屏风颗粒调节免疫。
3. 冷空气刺激突然吸入冷空气会刺激鼻黏膜分泌增多,产生清水样鼻涕和频繁打喷嚏。外出时可佩戴口罩缓冲冷空气,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50%湿度。若鼻塞严重可短期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缓解。
4. 未及时添衣昼夜温差大时未适时调整衣物会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出现肩颈僵硬、关节酸胀等不适。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对酸痛部位用热毛巾敷15分钟改善循环。
5. 汗后受风运动后毛孔张开时吹冷风易引发恶寒发热,体温可升至38℃左右。需立即擦干汗水并饮用红糖葱白水,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寒战高热需就医排除流感,可能需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
日常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着装,运动后及时擦汗保暖,居室保持20-24℃适宜温度。饮食上多摄入南瓜、山药等温性食材,避免生冷食物。出现持续高热、脓涕或胸痛等症状需警惕细菌感染,应尽早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老年人及儿童群体建议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