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23人阅读
体温低35度可通过保暖措施、热饮补充、适度运动、就医检查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体温过低可能与环境寒冷、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休克、败血症等因素有关。
1、保暖措施立即脱离低温环境,增加衣物或使用毛毯包裹身体,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和四肢。避免直接接触冰冷物体,可借助暖水袋或电热毯辅助升温,但需防止烫伤。体温回升过程中需保持干燥,潮湿衣物会加速热量流失。
2、热饮补充饮用温热的糖盐水或姜茶,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液体可促进血液循环,糖分提供能量代谢产热,食盐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禁止饮酒或咖啡,酒精扩张血管反而加速散热,咖啡因可能加重脱水。
3、适度运动在意识清醒状态下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握拳、摆臂,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热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寒冷血液回流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干燥衣物。
4、就医检查持续低温伴寒战、嗜睡需急诊处理,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医生会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严重者需静脉注射左甲状腺素钠注射液。休克患者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败血症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5、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需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外周循环障碍者使用盐酸妥拉唑林片改善微循环,严重低温血症可能需要注射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日常需保持室内温度18-22摄氏度,着棉质透气内衣和防风外套。冬季外出佩戴手套围巾,避免长时间静止暴露。饮食保证足够热量摄入,适当增加坚果、牛肉等产热食物。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无感知性低体温,定期监测血糖。老年人建议安装室内温度报警装置,睡眠时使用恒温电热毯但设置自动关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