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83人阅读
晚上体温一般会比白天略高,这是人体昼夜节律的正常表现。
人体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呈现昼夜波动规律。清晨4-6时体温最低,下午至傍晚逐渐升高,夜间睡眠期间仍维持较高水平。这种波动与褪黑素分泌周期、基础代谢率变化相关,正常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日间活动时肌肉产热增加,但机体通过出汗、血管扩张等方式散热,而夜间安静状态下产热减少,体温调节系统仍保持轻微亢奋状态。
部分人群夜间体温升高超过1摄氏度可能与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长期夜班工作者因生物钟紊乱也可能出现昼夜体温曲线倒置。测量时应选择同一部位,避免餐后、运动后等干扰因素,使用水银体温计需保持5分钟以上。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体温节律,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摄入刺激性食物。若持续出现异常体温波动伴盗汗、消瘦等症状,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炎症指标等检查。夜间体温监测对某些慢性病管理具有参考价值,但单次测量结果异常无须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