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80人阅读
体温35度可能是由环境温度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低血糖、休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体温过低可能与机体产热减少或散热过多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环境温度过低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会导致体表温度下降。表现为手脚冰凉、皮肤苍白,可能伴随寒战。应及时转移到温暖环境,饮用温热水,使用暖水袋或电热毯复温。避免饮酒或剧烈运动取暖,可能加重血管扩张导致热量流失。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导致核心体温下降。常伴乏力、嗜睡、体重增加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替代治疗。日常可适量进食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
3、营养不良长期热量摄入不足会使机体分解脂肪和肌肉产热。多见于过度节食或消化吸收障碍患者。需逐步增加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配合复合维生素B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营养补充剂。避免突然大量进食加重胃肠负担。
4、低血糖血糖低于正常水平会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过量或未及时进食。可立即进食糖果、蜂蜜等快速升糖食物,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日常应规律监测血糖,随身准备碳水化合物零食。
5、休克早期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时会出现皮肤湿冷、脉搏细速伴体温下降。需立即平卧保暖,监测血压心率。感染性休克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失血性休克需输血补液。禁止擅自使用升压药物,可能掩盖病情。
体温持续低于35度属于医学急症,须立即就医排查病因。日常应注意防寒保暖,保证充足热量摄入,避免过度疲劳。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需加强体温监测,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等伴随症状时即刻送诊。恢复期可饮用姜茶、进食温补类食物帮助提升基础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