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04人阅读
血浆D二聚体偏高762可能由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恶性肿瘤、创伤或手术、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原发病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常提示体内存在凝血或纤溶系统激活。
1、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会导致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增加,使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或CT肺动脉造影确诊,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感染、产科并发症等可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广泛微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患者可能有皮肤瘀斑、多器官功能障碍。需紧急处理原发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同时监测血小板和D二聚体变化。
3、恶性肿瘤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可分泌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患者常伴有消瘦、持续低热等肿瘤相关症状。需完善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针对肿瘤类型选择手术、化疗或靶向治疗,如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吉非替尼片等抗肿瘤药物。
4、创伤或手术严重外伤或大型手术会造成组织损伤和血管内皮暴露,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伤口渗血、局部肿胀。需根据创伤程度选择清创缝合或手术治疗,术后预防性使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同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5、感染重症肺炎、脓毒症等感染性疾病通过炎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患者多伴有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需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者需给予糖皮质激素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发现D二聚体升高时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多饮水保持血液循环通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量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高盐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定期复查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血栓症状需立即就医。